從目前的戰局來分析,林丹汗與明軍是盟友關係。

他能回來,也是皇帝派人親自找回來的。

林丹汗在科爾沁草原,也明顯是能對科爾沁部產生巨大威脅的。

科爾沁部是最早投降建奴的蒙古部族之一。

科爾沁部的女子嫁給了皇太極,男子為皇太極賣命打仗,皇太極也依仗科爾沁部和代善、多鐸等女真內部勢力抗衡。

科爾沁部如果睡不著了,皇太極肯定也就睡不著了。

所謂的打蛇打七寸,科爾沁部明顯就是皇太極的七寸。

一旦科爾沁部被端了,皇太極相當於失去了一條右臂,無論是對明朝,還是對內部的權力窺探者,都會處於弱勢狀態。

多爾袞就肩負著一個重任,攆走林丹汗。

其實皇太極也想利用這次機會,向草原再次證明自己的實力。

尤其是給萬丹偉徵看看。

而現在戰爭還沒有開始,準確的來說,多爾袞的軍隊還沒有到達科爾沁部的時候,林丹汗就開始給袁崇煥寫求援信了。

看著桌上的求援信,祖大壽說道:“督師,我認為,林丹汗那個老小子信不得,天啟年間,他就坑了咱一把,廣寧城淪陷也有他的責任,狗日的拿了錢不辦事。”

何可綱也說道:“督師,從大局上來說,救林丹汗肯定對局勢有利,咱們一直也秉承著支援蒙古人,以夷制夷。”

“不過,林丹汗明顯就是想拿咱們當槍使,戰爭還沒有開始,先想著救援,依我看,到時候他甚至還可能逃跑。”

袁崇煥不由得苦笑起來。

林丹汗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看來大家都知道他是個什麼鳥。

“如此說來,不救?”

“先讓他和建奴打幾個回合,咱們看心情。”

“若是皇帝陛下那邊怪罪下來,該如何?畢竟林丹汗是皇帝派人請回來的。”

“督師不如立刻奏疏京師。”

袁崇煥想了想,還是決定先按兵不動,他不可能因為林丹汗而打破自己的戰略節奏。

築城才是核心。

現在已經修過大淩河了,一路往東修下去,修十幾個堡壘,將廣寧城南邊修的密密麻麻,修出一個月牙形,修到遼河邊,阻斷建奴對廣寧的支援。

然後正式拉開廣寧持久戰,消耗個建奴一年,就能消耗得他們精疲力盡。

除非建奴乖乖交出廣寧城。

一旦廣寧城回到明軍手裡,意味著建奴戰略退縮到遼河以東,明軍將徹底控制遼西一帶,與建奴形成遼河對望。

袁崇煥當即就寫了一份奏疏,派人送回京師,請示朝廷。

而這幾日,林丹汗則一邊在科爾沁草原上到處浪,一邊嚮明軍求援,一邊又給萬丹偉徵寫信,讓他派出援軍。

反正十足的一個浪貨。

到了九月二十五日的時候,多爾袞的使者抵達了林丹汗的營帳。

多爾袞的意思也很明顯:要麼投降,要麼滾蛋!

林丹汗也是虎的一逼,他直接把多爾袞的使者給宰了,然後讓人把頭顱送回去。

拖人帶話:現在是偉大的成吉思汗直系子孫,蒙古帝國的大汗再給你們訓話,乖乖投降,否則我大蒙古鐵蹄一到,爾等必為齏粉。

於是,就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時節,雙方幹起來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