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大淩河之戰(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些都是他的長處,他是搞後勤出身的,由於性格比較衝,又很符合祖大壽的口味,祖氏是非常信任他的。
在袁崇煥的親自監工下,大淩河城現在基本上已經建得差不多,城中囤積的糧食有5萬石(600萬斤)。
城中除了3萬正規局,還有十萬軍民。
一共十三萬人,吃600萬斤糧食,一人平均可以拿到46斤,夠吃近一個月了。
錦州還屯有10萬石,廣寧也還有5萬石。
和歷史上不同,這一次準備了充足的糧食。
但是有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關寧軍和京衛軍的矛盾,在這一段時間,逐漸尖銳起來。
關寧軍認為京衛軍一個個都是花架子,裝備好,但打不了仗。
京衛軍則認為關寧軍軍紀差!
因為盧象升這個人,打仗也有一個特點,對軍紀有著一種執著的追求。
這一點是他從嶽武穆那裡學來的。
軍紀是軍隊戰鬥力最基礎的保障。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這是岳飛的治軍理念。
這一點,在歷史上,被盧象升也貫徹得非常好。
這也是崇禎為何讓他來支援遼東的原因。
因為最苦、最累、最危險的仗,只有盧老爺敢抗下來!
京衛軍和關寧軍的矛盾在戰前極具惡化,不過雙方暫時還停留在言語挖苦的地步。
直到前線的戰雲壓來,整個錦州的氣氛也變得十分緊張。
七月二十二日,皇太極渡過遼河,向廣寧挺進。
七月二十四日,皇太極抵達廣寧,在廣寧做了簡單的補給後,就直接南下,兵鋒直指大淩河城。
與此同時,七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德格類的2萬大軍也已經抵達錦州和大淩河之間。
這個距離離皇太極非常近。
一是圍城打援,即錦州如果有明軍前來支援,德格類就攔截。
二是隨時東進與皇太極揮師,5萬大軍會合能集中力量。
這是一個非常妙的戰術。
正是這個戰術,讓歷史上的明軍吃盡了苦頭。
那麼問題來了,皇太極知不知道錦州城內有8萬明軍?
他當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