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打著親征的口號,去鼓舞士氣。

一般古代王朝,開國皇帝才會親征,守成之君親征的很少。

明朝親征的皇帝倒是不少。

例如朱元璋,例如朱棣,朱瞻基,朱祁鎮,朱厚照。

歷史上的崇禎,肯定是沒有親征過的。

而張晨這嚴格來說,也不是親征,因為都沒有上前線去,就在山海關駐留而已。

從北京到山海關,足足有六百里,一時半會兒,肯定到不了。

崇禎這一路走過來,看見不少地方的官府正在籌集糧食。

因為朝廷新一輪的調糧令已經在前一段時間下發下來了。

按說崇禎是做足了準備的,早在年初的時候,就開始為即將到來大淩河之戰籌集糧食。

現在前線的糧食肯定是足夠的,這一點崇禎是派了軍督府的官員親自是核查過。

而且以袁崇煥的性格,肯定是會保證遼東軍軍糧充足。

現在又開始調集糧食,完全是做兩手準備,萬一要打持久戰呢?

戰爭可不僅僅是前線衝鋒作戰這麼簡單。

戰爭更多的時候,比拼的是後勤。

後勤準備充足了,前線打仗也有底氣。

以前朝廷籌集糧食是強徵,例如歷史上崇禎的“三餉”,物件都是普通農民。

現在是購買,朝廷出錢採購。

以目前的資料看來,順天府的糧食還是夠的。

畢竟紅薯在順天府已經普及了,緩和了很大的糧食缺口問題。

六天後,也就是七月三日這一天,皇帝抵達山海關。

皇帝來的非常突然,當趙率教得知聖駕蒞臨,連忙率領山海關諸將前來迎駕。

“天子聖駕蒞臨,臣未能遠迎,請陛下降罪。”

“都免禮吧,不知者無罪,朕來的突然。”

“謝陛下。”

趙率教心中緊張,這裡也算是半個邊陲之地了,怎麼皇帝來這裡來了,多危險啊!

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九族可能都不保了。

想到這裡,趙總兵滿頭冒汗。

“不知陛下蒞臨山海關,有何要事,但請吩咐,臣必赴湯蹈火。”

“赴湯蹈火不必,建奴又有異動,朕就是來這裡關心關心將士們,看看大家有沒有糧吃。”

“陛下仁德聖明,邊關將士無不感念陛下垂憐。”

“走,咱們去你的總兵府衙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