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掃視一眼,道:“都來了,都來了朕就宣佈一個好訊息。”

不少大臣心中已經知道皇帝要說什麼了,因為昨天晚上的時候,新軍大捷的訊息已經傳開。

皇帝道:“朕今日要表彰樞密院,表彰神武衛和攬月軍!”

“前方傳來捷報,孫傳庭和洪承疇合兵圍殺多爾袞四千建奴精銳!”

皇帝的聲音清晰地在大殿內迴響,沉著而有力。

眾大臣連忙跪拜高呼:“吾皇萬歲。”

殿內迴響著群臣對皇帝的歌頌。

突然,有一個人道:“陛下,臣有一個疑惑,不知當說不當說?”

崇禎目光掃去,是兵部侍郎魏中雲。

“魏愛卿有何疑惑?”

“臣斗膽直言了。”魏中雲道,“自先帝時期,邊軍便有虛報戰功之惡習,臣並非說此次新軍虛報戰功,臣只是建議朝廷在統計戰功之時,當謹慎且有複審。”

他說的先帝時期邊軍有虛報戰功的惡習,指的是東江鎮總兵毛文龍。

如果是朝堂上幾個人或者一群人說毛文龍虛報戰功也就罷了,但幾乎整個朝堂,甚至毛文龍的上司袁可立也預設毛文龍虛報戰功。

這事當時在朝堂上是引起了極大的風波的。

天啟年間的朝堂本身黨爭就十分嚴重,邊境又各種動亂。

以至於,朝廷與邊軍相互之間也是極度不信任。

這並非是誰的錯,明末本身到處都是信任危機,大環境如此而已。

但魏中雲此時說這話,明顯就是挑刺,表面上是對新軍的質疑,實際上是對樞密院的回擊。

若是這次新軍立功是真,孫承宗的位置就坐穩了。

孫承宗的位置坐穩了,登萊的袁可立也就穩了。

兵部的一部分權力,也就穩穩的被分走了。

不僅如此,新軍政在未來也可能大規模普及,一旦如此,舊軍政中的利益鏈條將被清洗。

戰爭背後從來都是政治問題。

這當然就刺痛了不少人的神經。

面對魏中雲這般挑刺,該怎麼辦?

發飆?

發飆未免顯得有些幼稚。

作為皇帝,發怒從來不是為了宣洩情緒而發怒,發怒也有目的,在這裡發怒顯然不合時宜。

崇禎語氣柔和、沉穩道:“孫愛卿,你來回答魏大人的疑問。”

孫承宗出列道:“陛下,軍督府有派人跟隨神武衛和攬月軍,凡是戰報,皆由軍督府官員書寫,既然是軍督府軍報,自然不會假,否則全由臣一人承擔。”

魏中雲非常不客氣道:“孫大人你一人如何承擔!若這是謊報的軍情,將會給朝廷帶來巨大損失,你如何承擔!”

“若是虛報,老夫這樞密使不做也罷,老夫願以項上人頭做擔保!”

魏中雲哼道:“說句難聽的,孫大人的人頭能挽回局面麼?”

樞密院的人就看不下去了,李邦華立刻站出來懟道:“魏大人說要複審,請問兵部對以往的戰事做過複審麼?”

“做過。”

“請問如何證明覆審結果是真?”

魏中雲道:“你這是強詞奪理!”

一邊的周士樸道:“陛下,臣以為魏大人所言甚是,茲事體大,那喀喇沁部在薊鎮之外,即便擊敗也是擊敗蒙古韃子,如何會擊敗建奴?”

王洽也道:“陛下,此事還需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