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六日,小雪。

距離皇家票號開業,已經過去十天。

票號兌換出去的銀票總共高達5萬兩(約3250元)。

而乾元堂這十天的收入一共到了3萬兩,也就是說,每天3000兩的收入。

這個售賣速度,剛好到出貨速度的一半。

什麼意思?

例如今天乾元堂賣出去10000件商品,而北京製造局一天的20000件。

當賣出去的天銷售量達到20000件的時候,就是持平了,即受到產能的約束,天營業額無法再往上提升。

一半銷量到了出貨速度的70%,就要考慮擴大產能了。

但產能擴大後,就要考慮增加門店。

等門店增加到足夠多,而天銷售量區域平穩的時候,說明市場飽和了,這個時候可以增加品類來形成品牌護城河。

崇禎放下筆,將這本書合上,書的封面叫《生產與營銷》,通篇白話文。

尚未寫完,更談不上印刷。

但之後肯定是要送到國立北京大學去的。

現在的營業額已經非常可觀了,甚至超出了崇禎的與其。

也就是說,可能要提前增加生產線。

不多時,畢自嚴就送過來了每天詳細的兌換銀票人數和數額。

崇禎用毛筆化出一個曲線圖,是一個弧形向上的。

這說明不僅僅每天在增加,而且後一天增加的數量也比前一天增加的要多。

銀票正在加快速度流入民間。

而乾元堂銷售的資料曲線沒有票號銀票增加陡,說明有些人兌換銀票,不僅僅是用於在乾元堂消費的。

這說明,其實有一部分人確實更喜歡銀票。

想想就知道了,銀票多方便?

碎銀子很難評估,也不好找零。

銀票除了損害錢莊、官員和地主鄉紳的利益,對普通人來說絕對是好上加好的。

銀票之事暫且在向穩定的方向發展。

中午的時候,張晨在乾清宮梳理目前整個大明的局勢,將所有重中之重的事情擰出來,準備排個優先順序一件一件交代安排下去。

不過,剛吃完午飯,就接到了一封遼東來的奏疏。

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