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分封時代開始,大的權力遊戲是中央與地方的博弈。

周朝的時候,周天子分封自己的血脈到地方上去,來拱衛中央,同時制衡非血脈之親的功臣封地。

這個時候,地方上的諸侯都有什麼權?

一、自己的軍隊。

二、自己的貨幣,即財政權。

三、自己的文字,即文化。

四、自己的司法。

諸侯只需要遵從周禮,尊敬周天子,在關鍵時刻聽從周天子排程,定期給周天子朝貢即可。

這也行是受到古代生產力的制約,形成了一種最有權力架構。

在這種權力架構下,地方的權力幾乎就是一個完整國家的權力。

到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就開始收權了。

地方獨立的財稅權肯定是要廢除的,地方孤立的司法是要廢除的,地方上自己的文字是要廢除的,連一輛車的輪子大小,都得按照統一的標準來。

這就是改天換地,再造乾坤,這不是封建時代的開始,這是帝制時代的開端。

帝制時代的權力遊戲,其實也是中央和地方的權力博弈。

秦始皇死後,為什麼秦國很快覆滅?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秦朝廷的各項開支太大,收入太少,財政崩潰了。

從權力的角度來說,是六國舊勢力依然很強大,歷史還不習慣這種帝制時代的權力架構,秦始皇一死,隱藏起來的多方勢力自然就登場了,想要恢復到以前大家記憶中的時代去。

所以後來,劉邦為了坐穩天下,採取了折中的措施。

中央有直接管轄的地方,同時,大漢開國,三分之二的領土依然分封給諸侯。

和項羽的王霸理念不同,劉邦其實是秦始皇帝制理念繼承者。

整個大漢前七十年,都在幹一件事:強幹弱枝。

七國之亂就是一次大爆發,直到推恩令出來後。

那麼漢朝從地方拿了哪些權力?

財稅權,諸侯國是有自己的財稅權的。

司法權。

人事權。

隨著諸侯國崩潰,世家的崛起,到了唐朝的時候,地方的權力相比以前已經小了不少。

可能是受到安史之亂的影響,以及後面藩鎮局面的影響,宋代為了進一步遏制地方的武力? 開始起用文人治國。

宋代為什麼會出現官僚的冗長?

其實就是進一步精細化了地方的權力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