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臨危受命(第1/2頁)
章節報錯
按理說,現在遼東邊事的糧食補給,那也是兵部的事情。
決策其實已經做完了,接下來是執行層面,兵部應該立刻著手開始調動糧草,支援洪承疇和遼東。
可兵部現在這個樣子,似乎是想著把決策拉出來重新探討一邊。
而皇帝又不給他機會。
或者說,崇禎現在根本不想在人事上做太多的變動。
現在是多事之秋,動關鍵位置的人,本身就是大忌。
而某些人的政治利益又讓他們絞盡腦汁想著把局面搞混了。
王洽微微一頓,一邊的兵部侍郎魏中雲連忙出來救局道:“陛下,已經有3萬石糧食正在調往陝西前線。”
崇禎不依不饒問道:“最終能到洪承疇手中的有多少?”
“大約有1萬5000石。”
“楊鶴有三萬兵馬,現在重新整編,有多少人會併入到洪承疇下面?”
“有2萬人會編入轟城下面。”
“不對。”崇禎微微蹙起眉頭來了,“現在洪承疇是三省總理,陝西諸鎮事物也一併交與洪承疇轄制,延綏有4萬人,寧夏3萬人、榆林有5萬人,朕記得楊鶴在河南的三萬人是從榆林抽調的,即便損失1萬,一共還有11萬人,加上洪承疇本身的1萬,一共有12萬人。”
皇帝非常熟練地計算著:“有3萬人現在在山西,一旦陝西再次發生大規模亂判,還需要增加多少人,又需要增加多少糧食?糧食從哪裡來?能否確保那裡的糧價平穩?戰事多長時間能結束?”
皇帝一連竄的問題,瞬間讓王洽全身冒冷汗,也讓魏中雲有些不知所措。
皇帝盯著他們,不說話了,就等著他們來回答這些問題。
王洽和魏中雲都回答不上來。
崇禎道:“朝廷現在最關鍵的事情是如何支援前線,而不是想各種辦法給前線添麻煩,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捫心自問,你們現在的作為自己滿意麼?”
王洽和魏中雲立刻跪在地上:“陛下恕罪!”
朝堂上立刻就安靜下來了,再也沒有人躍躍欲試打算建議從遼東調兵了。
因為現在連最基礎的糧草問題都無法保證解決,還如何調兵?
崇禎可不準備放過這次機會,他繼續道:“為什麼不說話了?”
依然沒有人說話,因為這是一個難題。
對於大明朝來說,運輸糧食是非常坑爹的一件事。
例如從京師運到太原,運輸一萬石糧食,最後能夠真正發下去的有三千石糧食就不錯了。
而這件事皇帝抓得緊,顯然沒有人願意出來接這件事。
崇禎站起來,走下來,繼續道:“剛才不是還有很多話要說的麼,兵部現在都成啞巴了?”
“朕聽到的所有話都是,該怎麼做,而很少聽到這件事應該如何一步步做到什麼程度,能確保事情順利完成!”
“陛下息怒!”
“朕的怒氣不是你們一句話就能平息下去的!”
“兵部,都給朕好好想一想,如何確保糧草供給到前線,必須給朕方案!”
“還有內閣,這一次妥協稅收的,如何處理,不是等著朕發現了之後,才想著這件事,朕要你們何用?”
崇禎放完狠話,走上去,拿起桌案上的一份奏疏道:“還有保定府和真定府,已經有人舉報上來了,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