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了各自的利益,在朝堂之上相互打嘴仗,簡直是一套一套的。

十一月十五日,距離建奴兵臨城下還有五天。

此時袁崇煥的精銳已經在薊州了,不過在接下來幾天,皇太極不會打薊州,而是繞過去,直逼京師而來。

沒關係,己巳之變的局面,從天啟七年崇禎斷掉林丹汗的市賞,拒絕束不的的糧食開始,就不可挽回的形成了。

現在只能打消耗戰了,既然消耗戰不可避免,就只能最大程度鼓舞人心了。

這一次,四鎮兵馬已經到了三鎮了。

大同鎮、宣府鎮、昌平,總兵分別是滿桂、侯世祿和尤世威。

勤王總兵力達到一萬八千,加上京衛的一萬二,北京城有三萬守軍。

山西巡撫耿如杞,總兵張鴻功也已經進入順天府,兩日之後便能抵達。

山東的衛所軍也在這兩天就會到了。

崇禎越來越感受到戰爭逼近,就像有萬丈巨浪排山倒海而來。

要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

京師的官場都亂成這幅鳥樣了,要說他不惱怒,也是騙人的。

現在只能把這些破事先全部壓著,等袁崇煥回來,等孫承宗統一部署調防作戰。

十一月十六日這一天,袁崇煥發現皇太極並沒有攻打薊州,立刻離開河西務,向北京城飛奔而來。

下午抵達了北京。

王承恩急匆匆到乾清宮,道:“皇爺,袁督師到了。”

崇禎正在寫字,聽說袁崇煥到了,立刻放下筆,心裡還是有些激動的。

袁崇煥是己巳之變的關鍵所在,廣渠門之戰,就是他把皇太極打退的。

廣渠門之戰是關鍵之中的關鍵,這一場野戰打得相當慘烈,但是明軍也證實了,打野戰也不是完全不能打,至少袁崇煥親自指揮的野戰,還是可以和八旗軍勢均力敵的。

只不過坑爹的是,歷史上的崇禎臨陣把袁崇煥給抓了起來。

有句話是這麼形容崇禎皇帝的:機會像雨點一樣朝他打來,他都一一閃過了,真正能夠救國的人都被他抓起來弄死了。

袁崇煥就是其中一個。

如果己巳之變中沒有動袁崇煥,皇太極至少要脫兩層皮下來。

“快!”崇禎連忙準備了一下,“朕要親自去迎接!”

救命稻草來了,自然是非常激動的。

崇禎御駕出了紫禁城,對王承恩道:“快去,立刻讓袁崇煥在廣渠門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