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絕世兩水工(第2/2頁)
章節報錯
“古往今來,雖有周公修明堂、建太學,雖有孔子育人三千,可是,與秦國這手筆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過了好一陣,樂毅這才撫著額頭,感慨不已,道:“若是此事辦成,何愁無人才?何愁百業百工不興?”
在春秋戰國時代,讀書是一種特權,只有極少數人能享有這種特權。周公修明堂,建太學,培養讀書人。那是為了周朝的統治,所培養的人並不多。
後來,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辦學,“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流芳千古,就在於孔子打破了讀書是特權這種束縛,在於他能收顏回這樣的貧苦之人讀書。
秦國要辦的學館,比起周公。比起孔子要大得多,而且,更加帖合實際,要以實務為準。若是真的辦成的話,秦國就會擁有大批大批的人才。百工百業都會興旺起來。
這種事情,不要說去做,就是想想也是讓人震驚無已之事,即使以樂毅的才情心智,也是好一通震憾。
“好!這是樂毅的榮幸!”樂毅欣然領命。
“呵呵!此事付託於先生,嬴稷放心之至!”以樂毅的才幹,他當然不會象孔子去教那些華而不實的迂腐之學。一定會教人實際才幹。可以想象得到,這學館培養出來的人才,都會有不錯的才華,會實務。
“秦王。樂毅以為,學館建成後,當向天下招收聰慧之人入學。”樂毅立時獻計。
“是極!是極!”秦昭王重重點頭,道:“這事就仿掄材大典而行。前來秦國求學,未被錄用之人。大秦給以舟車之資。”
“甚好!甚好!”秦異人在邯鄲辦掄材大典就是凡來邯鄲參與之人,都可以領到舟車之資,這極大的鼓舞了讀書人的熱情,這是掄材大典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實施,前來秦國求學的人一定會絡繹不絕。
“凡錄用之人,就當吏員處置,不僅免費給他們食宿,還要給他們薪俸。”秦昭王接下來的話讓樂毅更加振奮。
“秦王好大的手筆!”樂毅振奮不已,又是感慨。
既可以求學,還可以領到薪俸,養家餬口,使得家人不會捱餓,不會受凍,這會極大的促進學子的熱情。同時,也必然會招來真正的人才。
“這事極為重要,我這就去處置。”樂毅是雷厲風行之人,一經決定,就要操持。
“先生且慢,還有一事得拜託先生。”秦異人卻是攔住了樂毅,道:“先生是知道的,自周室衰弱以來,天下大亂,戶籍紊亂,不知口眾之數,不知地理山川,不知山河之險,這不利於治理。我是想請先生牽頭,由荀子和公孫龍子襄助,率領一批博學多才之士,整理天下戶籍山川地理。”
這是治理的基資料,若是沒有這第一手資料,秦國即使統一天下,也無法進行治理。即使治理,也不會切合實際。
“王太孫深謀遠慮,樂毅佩服。”樂毅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欣然同意。
秦異人能在統一大戰之前就著手整理這些資料,這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無論如何讚譽都不為過。
“好!好!好!”秦昭王更是捋著白鬚,欣慰之極。
就這樣,樂毅當即操持辦學館和整理圖籍之事。
XXXXXX
秦異人的王太孫府,秦異人正在埋頭公幹,神情專注。
“稟王太孫,有水工揭榜了。”就在這時,孟昭快步進來,衝秦異人稟報。
“哦。”秦異人大是振奮,猛的站起,笑道:“看來求賢詔挺有用的嘛,這麼快就有水工揭榜了,好,好!”
水工這事關係到一統大業,秦異人早就在盼望能有水工揭榜了。
“王太孫,不是一個,是兩個呢。”孟昭忙稟報。
“兩個?好!越多越好。他們叫什麼名字?”秦異人忙問道。
“一個叫李冰……”孟昭不知這個名字對秦異人的衝擊有多大。
“李冰?”秦異人一個趔趄,這可是大名鼎鼎的水工啊。
“……一個叫鄭國。”孟昭頗有些驚訝的看著差點沒站穩的秦異人。
“鄭國?”秦異人在心裡大叫一聲“我的媽呀”,竟然把舌頭咬了。
李冰、鄭國,這是兩個絕世水工,竟然全到了,秦異人能不震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