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急報?”李牧的臉色一下子凝重無比,一雙虎目中精光暴射,卻是沒有問出聲。//全文字更新速度最快盡在23文學網.//

不僅李牧臉色難看,一眾將領誰個不如是?個個板著一張臉,死盯著這個斥候。

“可是匈奴入侵了?”司馬尚看了一眼李牧,這才問道。

“匈奴大舉入侵,不下五十萬之眾。”斥候的話很驚人。

“什麼?五十萬?”所有人,包括李牧齊齊失色,大聲喝問。

一時間,喝聲如雷,震得地皮都在顫抖。

匈奴入侵,早在李牧的預料中。匈奴垂涎河套之地,欲要據而有之,哪年不進攻趙國?是以,一聽斥候說“龍城急報”,李牧就猜到了,應是匈奴有異動,又要再次入侵了。

讓他意外的是,這次匈奴竟然是大舉入侵,出動五十餘萬之眾,這是何等的讓人震驚。

匈奴是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兵利弓勁,精於騎射,能在馬背上過一生,來去如風,極難對付,這讓中原很是頭疼。為了抵擋匈奴,秦、趙、燕三國修了數千裡的長城。就算如此,仍是對匈奴很是頭疼,一個不小心,匈奴就會利用精於騎射的優勢從中原無法防備之處進攻,進行擄掠。若是中原反撲,匈奴立時就逃走,中原想追也是追不上。

而且,這一次,匈奴不再是小打小鬧了,而是要大舉進攻,要出動五十萬之眾,這在匈奴歷史上還沒有過。

想想數十年前,趙武靈時期,匈奴也才出動三十萬之眾,大舉南下,想要佔領河套之地。卻是被趙武靈王大敗。

要是在正常時節,匈奴出動五十萬之眾,都足以讓人驚駭莫銘,更別說是眼下李牧最為困難的時期。

自從長平大戰後,趙國的精銳就被抽調一空,留給李牧的不過是兩萬老弱。就是憑著這兩萬老弱,李牧守得九原不失,已經難能可貴了。

要知道,自從長平大戰後。李牧沒有得到趙國一兵一卒的補充不說,還沒有得到趙國一粒糧、一枚錢的補給。軍械、武器、糧草、餉銀……一切與抵擋匈奴有關的事兒,都要李牧自己想辦法,他的日子是何等之艱難。

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突然得到匈奴出動五十萬之眾大舉南下的訊息。就是以李牧的膽識,也是臉色大變。

“……”

緊接著,就是死一般的寂靜,眾將張大了嘴,瞪圓了眼,如同雕像一般,唯有驚懼的份。

不是他們膽小。實在是匈奴勢大,來勢洶洶。

“怕什麼怕?有什麼好怕的?大不了,與匈奴拼死一戰。殺一個夠本,殺一雙賺一個!”

“對!與匈奴拼了。”

過了一陣。眾將反應過來,七嘴八舌的叫嚷著,卻是沒有一人退縮,無不願與匈奴死戰。

抵抗異族。華夏從來沒有含糊過,哪怕是在戰國這樣的大亂之世。仍是有不計其數的熱血志士為此拋頭顱,灑熱血,萬死不悔。

眼前的趙國眾將,就是最好的說明。

李牧右手舉起,眾將的爭吵聲戛然而止,如同被剪刀剪斷似的。李牧雖然年輕,比起眾將都要年輕,然而,他的才華誰都得服氣。

尤其是長平大戰後,趙九原這兩年的處境極為艱難,要是換個人的話,早就丟了九原郡。而李牧卻能在如此艱難的情形下,保得九原不失,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眾將對他很是服氣,一見他要說話,無不是打起精神,豎起耳朵,凝神靜聽。

在眾將的注視中,只見李牧嘴巴張得老大,想要說話,卻是半天說不出來,最後,李牧仰首向天,長嘆一聲:“哎!”

這一嘆息不打緊,眾將的心都差點碎了。

“將軍,我們該如何做?你說話呀。”有心急的將領大聲嚷道。

“是呀。將軍說怎麼辦就怎麼,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們決不皺一下眉頭。”眾將齊聲附和。

李牧右手食指指點著眾將,仍是半天沒有說出話來,這讓眾將更加驚疑了,卻是沒人敢發問了。

以他們對李牧的瞭解,若不是有著萬分難決之事,他斷不會如此。

“匈奴五十萬之眾大舉南下,誓要佔據河套之地,而大趙已破,無力抵擋。我手裡只有兩萬老弱,無論如何也是抵擋不住……”李牧張於開口說話了,卻是無比沉痛。

他的話很能打擊人,讓眾將的頭顱低垂著,無聲嘆息。

即使李牧不說,他們也是明白眼下的處境是多麼的艱難,可以說是自從趙國修建九原郡以來最為艱難的日子了,即使李牧再能幹,再了得,僅憑區區兩萬老弱,無論如何也是抵擋不住五十萬匈奴的。

“要想保得九原不失,只有一個辦法……”李牧的聲調依然很沉痛,卻是給眾

將以希望。

“將軍,什麼辦法?”眾將忙問道。

“求援!”李牧的話很簡單,不失力度,卻是讓眾將個個張大了嘴巴,瞪圓了眼睛,半天說不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