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精英工程師(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莎新租的辦公室擠滿了人,這些人無一例外全是精英型的資料工程師,由胡海親自帶隊,只不過這些人並沒有就直接坐於關莎為他們新購置的電腦前,而是分成了好幾波。
一波跟著關珍珍和關莎帶租客看房,一波陪同沈儷和雷彪採訪現有租客,一波找蕭幹星和其他管家瞭解日常工作,還有一波居然堵住了下班回家的保潔阿姨做問卷調查。
“胡總,這個調研需要做多久?”關莎問胡海。
“一週左右吧,看情況。”胡海說。
“那一週後他們就可以開始工作了麼?”
胡海一聽關莎這句話,臉色沉了些,“他們已經在工作了,現在跟著你們只是熟悉工作流程,算是培訓,等培訓好後他們將會獨立工作一段時間。”
“啊?”關莎沒聽明白,“什麼叫獨立工作一段時間?”
“現在還是您的員工帶著他們做事情。”胡海解釋,“等他們熟悉得差不多了,銷售、管家這些他們都應該親自去做,無論是帶人看房還是處理糾紛,無論是考察商圈還是對接家居物流,都讓他們幹,讓他們多去跟房東和租客溝通。”
關莎聽罷沉思片刻,似乎明白了胡海的意圖,“胡總,您讓這些工程師接觸底層業務,而且還要獨立幹,是為了讓他們深入理解公司運營是麼?”
“正是。”胡海道,“他們只有直觀感受長租公寓的運營模式,才知道程式怎麼寫,就程式設計而言,邏輯至關重要,邏輯不對,一切無從談起。”
“那這個過程需要多久呢?”關莎繼續問。
胡海笑了笑,“關總,我知道您很急,但這事兒急不來,慢就是快。”
關莎連連點頭,胡海以為她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誰知關莎接著問,“那慢,究竟多慢,需要多久?”
胡海一臉汗顏,“不確定,但我們會定期開會交流想法的,進度我盯著,這是個過程,希望您理解,畢竟就長租公寓而言,您是內行,他們是外行,隔行如隔山,多給他們些時間,他們需要從底層工作中明白長租公寓運營上的一些細節,比如商圈位置、戶型朝向、綠化配套、家電採購,合同條款、客戶投訴以及裝修報價等等等等,他們瞭解得越細緻就越有利於日後的資料分析工作。
聽胡海說到這裡,關莎算是徹底理解了,於是她極配合。
與葉桃渡的這次合作關莎思考再三還是答應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48.89%不就比50%少1.11%麼?
對關莎而言,如果新開發的這套系統能讓雁子谷公寓的利潤率提高10個點,她根本不介意自己的股權是多1.11%還是少1.11%。
工程師們問關莎的問題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關莎甚至將雁子谷公寓的運營情況寫成了一份3萬多字的報告發給了全體工程師。
與那些工程師們相處時間越是長,關莎就越發覺得自己動力滿滿。
關莎看著他們,彷彿看到一個個冷靜而又富有朝氣的個體在用自己的勞力探索傳統企業的靜水流深,他們很多人因為考察商圈和帶人看房,一天之內萬,每晚回來領盒飯的時候很多人汗流浹背精疲力竭,有人邊吃邊捶腿,有人因為白天不停地溝通導致聲音沙啞。
很顯然,長租公寓的基層工作根本不適合這些終日坐在電腦前缺乏運動的程式設計師,但他們沒人抱怨,反而是每天吃完飯喝完了一整箱水後,在辦公室裡進行激烈的討論,討論的過程就即為系統框架梳理的過程,當會議中出現不錯的新點子,大家都會趕緊記錄下來。
雷彪的鏡頭一直對著他們,這些精英工程師討論的內容對他而言是天書,一個字都聽不懂,但他拍著拍著,不知不覺眼眶都會發紅,這種情感就連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有次雷彪淚光在眼眶裡打轉被沈儷不小心看到,他便趕緊將頭扭到一邊,沈儷又哪裡會放過他,一直笑,那是雷彪第一次看到沈儷衝他笑。
雷彪舉著口袋相機捕捉那些他渴望捕捉的畫面時,就會想起沈儷的手機鈴聲,那是1月份才發行的新歌,沈儷說這是蕭幹星推薦給她的,溫奕心的《一路生花》。
海上的晚霞像年少的畫
鋪在天空等海鷗銜走它
遙遠的帆任風浪拍打
為夢再痛也不會害怕
我希望許過的願望一路生花
護送那時的夢抵擋過風沙
指尖的櫻花如詩寫誰的韶華
瘋狂的熱愛夾帶著文雅
……
歌曲溫暖明快,歌詞唯美陽光,雷彪總是不自覺在腦子裡回放這首歌曲。
他把自己關在屋裡足足一星期,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嘔心瀝血將三個月的影片碎片剪輯成了合集,略去涉及公司商業機密的談話部分,影片裡留下的是各個工程師穿梭在居民樓的勞碌身影,背景音樂正是《一路生花》。
影片裡一個工程師說:“我覺得只有不停與那樣想租房的年輕人交流,我才知道他們的切實需求是什麼,房子其實是貨,無論是租還是買,都是貨,如果不自己實際去做,就不知道這個行業的“人貨場”是怎麼真實互動的,就沒有辦法精準的從資料維度去設計高效的運營系統。”
另一個做管家工作的工程師表示他曾經一天之內接到71個電話,跑了9處地方,這樣的工作是個人腦力和體力的極限,雖然這樣的情況不會每天發生,但這無疑是一個管理上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