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傑怕變老麼?

他當然怕。

他曾經親眼看到不少三十五歲之後的男同事因升職無望而遇到了中年危機,那些曾經是他領導、現在是他下屬的投資經理、投資總監以及行業分析師都在一個必須用時間和體力不斷高頻輸出的崗位上奔波,正是看到了這些,所以他蕭傑才拼了命地往上爬。

能在這個年紀坐上金權投資集團分公司總裁的位置,蕭傑沒有極強的功利心是不可能的,他的功利心決定了他對自己死磕的工作態度。

這種態度不僅體現在蕭傑的工作時間上,還體現在他對於自我前途的選擇上。

最初整個金權集團總部沒人願意接青陽分公司這個爛攤子時,只有蕭傑站了出來。

或許別人不太相信,讓蕭傑毅然決然來青陽扛大旗的直接原因居然是因為他前天晚上睡在了一個他認為已經“老去”的酒店裡。

但青陽不一樣,青陽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擁有者無數蓬勃的機會。

蕭傑每次來青陽出差,都會感覺到這個城市特有的強力脈動、激情與速度,這個城市無論是整體還是區域性,都充滿朝氣與幹勁。

蕭傑想著或許換個環境,更有利於激發大腦潛在的活力,因為只有他自己的明白,人的身體可以老,但思想不可以,如果連思想都老了,這個人的價值就會跟買來的車一樣,每一天都在貶值。

其實蕭傑現在大可不必這麼拼,或者說,有很多基礎工作他可以交給下屬去做,比如任天行和馬鈺已經做完的事情他自己就不用再做一遍了。

但蕭傑不會,他只要能擠出時間,他還是會親自將一些重點公司親自研究一遍,這就是為何他幾乎每天都要起早貪黑的原因。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如果要長期存活,需要的不僅是競爭力,還有護城河。

而對於一個人而言,最寬最廣的護城河,便是“不斷自我提升”。

作為投資人,研究能力是最不能丟失的行業競爭力,但這種能力如果長時間不親自上手幹,就會退化甚至完全喪失,蕭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出現在自己身上。

而當他奮鬥至今,突然發現多少山珍海味都不如女人面前的那碗盒飯來的香甜可口。

蕭傑發現把投資人這個職業做到現在,除了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提高,他內心幸福的閾值也隨之提高,好像越來越難有事物讓他感到快樂和幸福。

看著自己投資的企業敲鐘上市,無疑是幸福的,但這要以每天都得處理其他九十九家企業的日常經營問題為代價。

而與此同時,越往上走,越是成功,蕭傑也就越害怕跌入神壇。

他決定放棄胡氏科技的那一刻,在同行人眼裡,蕭傑就已經不是不敗戰神,畢竟他所直接投資的公司即將面臨破產清算。

此時此刻蕭傑本應吃啥都味同嚼蠟,但女人的盒飯他吃的格外對口,以至於他在吃的時候基本忘卻了投資失敗對他的打擊,而是全神貫注地體會魚肉的鮮嫩與黃瓜的爽脆。

蕭傑臨走時遞給女人一本《萬曆十五年》,示意對方結賬。

掃完微信後蕭傑說:“我叫蕭傑,常來這家書屋,方便知道你的名字麼?”

女人確認收款後將《萬曆十五年》遞迴給蕭傑,微笑著說:“我叫舒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