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不是蔡文姬
章節報錯
“沒錯,會員是不到1000人,但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我的諮詢微訊號發出去後,每天跟我們團隊諮詢的留言超過3000條,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說明大家其實都很關心究竟應該怎麼選房。”
經城八里屯某清吧內,關莎跟她之前白馬俱樂部的同學繪聲繪色地講著。
每個人面前都放著一杯千元橄欖汁,這回請客的人是關莎。
“你這點錢找你爸要不就好了?就算一個億對你爸來說都是小錢吧?”其中一個馬友朝關莎問道。
“那怎麼行,人在江湖混,怎麼還靠父母‘奶’?我爸是我爸,又不是天籟絃音蔡文姬。”
「蔡文姬,王者榮耀裡的輔助型英雄,琴音可使敵方眩暈,使友軍增加護甲,提高全隊生命值並增加攻速,是這款網路遊戲中的公認的超級‘奶媽’。」
“靠一下也沒啥啊,你要搞大事,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號班長開了口。
關莎瞥了班長一眼,心裡清楚他的軍心已經有些動搖了,現階段很可能不願再往公司裡投錢。
關莎順勢瞟了其他人幾眼,他們的眼神大多飄忽不定,有些乾脆直接低頭假裝看手機。
關莎把這些老同學再次聚起來也是逼不得已,蕭傑拒絕了她,她自己也去找了幾個規模小一些的風投,可這些機構一開始聲稱看完材料後就給關莎答覆,但最終關莎沒等來任何訊息,就如同她在人才市場裡找工作,投出去的每一份簡歷都石沉大海一樣。
既然從外部靠股權融不到資,關莎這個“投資諮詢顧問”公司也沒任何實物資產可以拿去銀行抵押,故只能選擇回頭繼續薅舊股東的羊毛。
本來缺錢了應該先找現有股東商議,實在解決不了才尋求外部融資,但奈何眼前這些馬友在關莎眼裡的的確確就是電視裡那種沒什麼上進心的富二代,他們第一輪錢是投了進來,但人就跟甩手掌櫃一樣,對公司的大小事務不聞不問。
如果繼續求著這些人給錢,那麼關莎的股權肯定會被稀釋,畢竟她本人現在確實沒錢增資。
但若關莎的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那她對公司不僅喪失了絕對控權,而且像是她一個人出力給這幫吃喝玩樂的同學們打工,這種情況關莎是極不情願看到的。
之前關莎與眾馬友的股權分配比例為:
關莎:60%
眾馬友:40%
若關莎不想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則這次最多隻能再分眾馬友9.9%,這樣關莎自己還有50.1%的公司股權,對於公司重大事項的定奪還是她一個人說的算。
不過問題難就難在如果這次只稀釋9.9%,好像也換不來多少錢,畢竟公司現在還沒做成規模,每股的價格本來就是個玄學問題,再加上在座的都是老熟人,關莎也不好在公司沒做幾個月的情況下就把1塊錢1股改成2塊錢1股,業績出不來股價翻一倍,這好像跟敲詐勒索也沒啥區別。
正當關莎糾結著這個問題時,馬友4號突然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很多人要學房產投資也不一定想進你那個群的,群其實挺吵的,客戶群擴充套件是個難點,感覺不是多打打廣告就能搞定的。”
“對啊!”1號班長立馬附和,看著關莎語重心長,“就像問你問題的那些網友,你之前也給我看過些截圖,我覺得他們往往就只想問幾個問題,比如哪個小區的房子怎麼樣,哪個城市的房子現在還能不能買……為了這幾個問題花幾百塊入群,很多人是不願意的,而且你那會員費也不是幾百塊了,986塊都將近1000塊了。”
“不定這麼高我連專家的時薪都付不了……”關莎滿臉委屈。
“但是這些會員費都是一次性的。”1號班長說,“如果我記得沒錯,群裡現在很多會員都是在初期進來的,也就是你在你那個室友沈儷的公眾號裡打了廣告,後面其實我看新增加的人越來越少,最近幾天更是一個新人都沒有。”
因為1號班長是股東,本身就有資格入群觀察公司運轉,他對會員增長的速度有所顧慮。
“越來越少是因為我沒錢做更多的廣告!”關莎哭喪著臉,“這就是我為什麼找你們商量再增資一次的事兒,而且我們的專家目前只能服務於幾個核心城市,更大範圍的客戶群我們需要更多的專家……”
“不是關莎,是這樣……”4號馬友開了口,“我覺得廣告,找專家,找更多的律師會計師,包括找有經驗的看房人,是沒錯的,但是我的顧慮,我現在說的是我個人的顧慮,我覺得你的這個交費入群的模式沒有辦法適用於那些不想入群聊天的人,而這些人才是大多數人。”
4號馬友的聲音很低,態度還算中肯,關莎一時間沒有要打斷他的意圖,只聽他接著道,“現在大家都挺忙的,買個房子其實也是擠時間去買,真要入個群才能學專業知識,估計很多人不願意花這個時間以及溝通成本,你的群每天上千條留言,有的是專家的,有的是七七八八各路網友的,其實我真的很懶得爬樓,訊息太多了,我現在覺得我手機裡的微信群就很吵了,退了很多群,這些群還都是免費的,如果要我額外花錢進一個更吵群,我估計我可能直接就把讓我進群的人拉黑了。”
“是,其實我也不願意,還都是一幫不認識的人。”1號班長說,“我上週跟一個朋友推薦你的群,他女朋友第一反應就是覺得這個群裡的人都是騙子,忽悠別人賣房,這個問題不解決,其實你很難讓更多的人成為你的客戶。”
無論是4號馬友還是1號班長,他們說的確實是對的,但在關莎聽來極不舒服。
他們的用詞都是“你的這個交費入群的模式”、“你的群”或者“你的客戶”,好似這家公司跟他們自己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都是關莎一個人的事兒,而關莎在他們眼裡現在似乎的確就是一個替人打工的角色。
也就在這時,關莎才切身體會到一個真相:即便是企業創始人,即便未來成功了是別人眼裡自己當家做主的企業家,只要不是本身持有100%的股權,在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上所扮演的角色也不過就是打工人,至少是半個打工人。
關莎不喜歡這樣的感覺,但縱觀全球知名企業,又有哪個企業家不是半個打工人呢?甚至公司創始人最後被投資人集體踢出公司的都不在少數。
創業這條路真的很兇險,很無奈,關莎越往前走就越是會想到蕭傑,如果這個時候蕭傑在,如果蕭傑坐在自己這把創始人椅子上,他肯定知道怎麼做,他老練得似乎可以解決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