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到底救不救(第2/2頁)
章節報錯
近幾年對城市居民日常高頻買菜本就是剛需,社群團購無疑是利民便民的存在,故各大類似的拼單與優選平臺紛紛上線,這些平臺背後的創始人追逐的無疑是一條網際網路行業炙手可熱的風口。
與胡氏科技一樣,此類平臺普遍以“預售+自提”為主要模式,招募社群各類門店業主或者寶媽等做團長,透過微信等渠道做商品推廣。
但只要同場競技的參賽者變得足夠多,蛋糕不夠分,就會出現一輪混戰。
各平臺為了短時間引入最多的使用者,迅速擴大市場份額,開始大量發放無底線的折扣補貼,犧牲金錢,收割使用者。
胡氏科技一開始也跟著其他平臺一起砸錢,畢竟人家砸你不砸,使用者就跑了。
依據並不樂觀的形勢,唯有用錢瘋狂地砸死競爭對手,才能慢慢提價回血,最後享受至少是寡頭壟斷的紅利。
但社群團購這個概念短時間被炒熱之後,該進的資本都已進圈,該砸的錢也都砸得差不多了,風風火火搞了一兩年發現所有人都在搶客戶,沒人關心賺錢的事兒。
一個行業遲遲賺不來錢還怎麼忽悠後續投資人接盤?
於是資本開始謹慎,開始收緊後續投資,胡氏科技發現公司一開始融資很容易,各類資本接二連三地跑來送錢,但越到後面想它想跟別人要點錢就越難。
隨著新進資金越來越少,胡氏科技只能把現有的錢節約著花。
所以節約著花,不是不砸錢,而是少虧點。
從今年年初開始,在胡氏科技的生鮮平臺上下單必須湊齊99元,湊不齊就無法下單,且自提距離必須在0.9公里以內。
創始人胡屹認為,當單量密度不夠大時,會拉高單均配送成本,每送一單就虧一單,最後直接就延遲送貨或提高送貨門檻。
無論是湊夠99元才能下單還是自提距離必須為0.9公里,都拉低了使用者體驗。
使用者體驗一旦降低,訂單量就會減少,訂單量一減少,單位距離的訂單密度不可避免地就進一步降低,這意味著每多送一單胡氏科技就會虧更多,整個“騷操作”是個徹頭徹尾的惡性迴圈。
這個勢頭非常像當年的外賣平臺團購大戰,最終活下來的也就一兩家,但這一兩家內部運營效率都不低,至少不會讓蕭傑看到一個惡性迴圈的雷點。
救還是不救?!
救的話,再砸兩個億,還了供應商欠款也就還剩5000萬。
5000萬預計最多也就夠再多砸半年。
但半年之後呢?!
競爭對手就會死麼?
消費者就會滿意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