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雪的獨白(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上雪在這裡要給這類讀者打個預防針,《經城》系列的難度可能會讓你們失望,畢竟輸出功率只有30%,但這是系列啊!有很多本啊!你們最後全部看完了不就技能全GET了麼?
《投行之路》裡涉及的諸多方法,比如記憶裡訓練方法,比如無限不迴圈深度思考方法,再比如高效精力管理法,我這本書就不贅述了,想了解的去翻翻《投行之路》。
3、關於“囚徒的刑期”
有愛思考的讀者給上雪這樣留言:
“囚徒的刑期這個調查我認為有水分啊,從犯罪機率上來說,刑期短肯定比刑期長的多,流動性也更大,進進出出的能保持一個相對的平衡,不是說刑期短的出去一個就少一個,所以採訪的時候更肯呢個遇到的還是基數大的那個群體,呃,這個思路有沒有問題?”
答:
調查中該監獄犯人的刑期長短,是指在這個監獄裡關過的所有犯人。
上雪也特別說明正確數字是監獄長檢視了所有犯人的卷宗,給出了一個平均服刑年限。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個監獄裡10個犯人,就算如小可愛你所說,短期罪犯佔比大,人數7個,每個服刑年限是3年,長期罪犯3個,每個服刑期限是20年,我們做隨機採訪,確實更容易採訪到短期犯人,比如我們得出來的調查結果是平均每個犯人服刑5年。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考慮被放出去的短期犯人,可能總人數有7000個,而長期犯人被放出去的總數可能只有300人,這樣得出來的真實平均數,是不是肯定比5小?所以我們隨機採訪是不是就很容易得出一個比真實數更大的數?
小可愛你明白了麼?
沒明白把我上面這個例子看三遍。
4、關於書中的案例
好多讀者喜歡把書裡的案例跟現實對應,比如留言說葉桃渡是哪家公司,娜娜是哪家公司,金權集團又是哪家公司,但其實他們自己都不確定,因為上雪不可能讓書中的案例明顯到你們可以對號入座。
葉桃渡的原型,連美妝行業的資深人士都猜不出來,因為上雪是把不同公司身上的特質揉碎了捏在一起,娜娜和金權也是如此。
我們,是看故事的核心與本質。
上雪希望當《經城之雁子谷》完本的時候,你們可以獲得好幾段你們本來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經歷。
透過這些經歷,你們可以擁有把某些事、某些人或者某些生活態度看通透的能力,牢牢抓住這樣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4、關於劇情的銜接性。
是的,《經城之雁子谷》就是《投行之路》的續篇,只不過主角換了而已。
有些讀者看到蔣一帆的手機那段,看到蔣一帆提起他的兒子小七,還是會忍不住熱淚盈眶。
其實上雪又何嘗不是呢?
王暮雪、蔣一帆、柴胡、曹平生,以及姜瑜期,是上雪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角色,每次想起他們,我自己都會熱淚盈眶。
我覺得這樣的感覺非常寶貴,這證明這些角色是活生生的,他們不僅活在了上雪心中,也活在了讀者心中。
這些活下來的角色,會在上雪往後的書裡,繼續以某種形式活下去。
上雪希望,當《經城》系列全集完本後,你們也會對本書的角色有這樣強烈的情感共鳴。
關莎會放棄創業麼?蕭傑內心真的想招任天行進金權麼?還是根本就如莫茹所說,給他一個安慰獎?讓我們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