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論善(第2/2頁)
章節報錯
蘇禪施禮但被白先生抬手打斷,白先生的目光在軼十七身上打量一番,開口第一句話便是,“你從何處來?”
這看似問候的一句話卻另有深意,白先生見面第一句話便開始考驗,軼十七看了蘇禪一眼,心中自然覺得莫名其妙,但有蘇禪在路上的說明,他很快便思索起來。
軼十七答:“十方客。”
白先生搖頭再問:“你從何處來?”
軼十七的答案顯然是錯的,白先生問的並不是軼十七的來歷,軼十七想了想再答:“從來處來。”
“來處何處?”白先生追問道。
軼十七意識到這個問題是一個哲學問題,從何處來,所問的是起源,而非某個地方,所以他答“從來處來”,可是白先生又追問來處何處,軼十七沉思片刻道:“無我之地。”
白先生又問:“因何而來?”
“尋找一心念之人。”
白先生再次搖頭說:“非是你要來,實為你要來。”
白先生此言極具禪意,軼十七並不明白,躬身拜道:“晚輩愚鈍,不解先生真意,晚輩此次前來只為求得十方客厲千塵下落,還請先生不吝相告。”
“老朽可以告訴你他現在何處。”軼十七聞言大喜,但白先生緊接著又說:“但你需透過老朽所設兩道考驗。”
軼十七連忙道:“好!您要我做什麼?”
白先生問:“何為善?”
軼十七不敢胡亂作答,白先生所問的“善”必然不是助人為樂之類的善舉,軼十七想了許久,回答說:“無善無惡方為善也。”
白先生聞言眸子裡閃過一道明亮的光芒,追問說:“猛虎食人,殺或不殺?虎落山間,救或不救?”
“虎生食人,人生弒虎,救虎殺虎非善亦非惡,物競天擇此為自然之理,救虎者反被虎食,弒虎者終會逝之,上善若水,高山幽澗,清池泥沼,不爭勢而成大勢,不自變而蘊千變。人生於世,持一寶可得始終,此寶曰慈,慈己者得豁達放下自在,慈人者得通達親善,慈天下者得大同。”
軼十七冥冥之中似乎通達了不少,繼續道:“人生於死地,從虛無而來,復歸於虛無,來既去,去既來,方為如來。得到的終將失去,未有的方可獲取,得既失,舍方得。利一人為善,利百人亦為善,此為不以善小而不為,害一人為惡,害百人亦為惡,此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評別善惡之根本為是否利於多數人,此為德,而非道。上善慈為本,敢為天下先。”
白先生輕捋髭髯,目露欣慰之色,心中更是暗歎,不愧是“老酒鬼”挑選之人,如此悟性心境,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天道無情,人道唯情,性為本源,神有神性,人有人性,妖有妖性,魔有魔性,各安其道方可得道,亂行其道則大道崩殂。”
這第一道考驗便算是透過了,至於第二道考驗卻讓軼十七倍感意外。
白先生命那少年帶領他獨自進入前院大殿,其中有一兵刃,只要軼十七能為其命名,便算過關。
待軼十七走後,蘇禪這才開口道:“若貧道所料不假的話,大殿內的兵刃便是鎮壓夫子廟文運氣脈的聖器,白先生讓他刻字,他修萬物有靈道,刻字便可啟靈,劍靈誕生之後必將認十七為主,難道您是想將這聖器贈予他?”
白先生面慈和笑道:“此子悟性極高,若聖器認他為主,送給他又有何妨?”
“聖器移位,夫子廟文運氣脈豈不是要散去?”蘇禪不可置信,文運關乎天下學者氣運,若無聖器鎮壓,氣運消散,文道潰敗,這便是大衰敗的象徵啊。
白先生起身來在門口,望著天空正色道:“陰陽更迭,正道晦暗,此界正逢陰盛陽衰之際,妖魔邪祟橫行,人心更甚鬼域,正是人心不古之時,逢此劫數,文運氣脈早已展露敗象。”
白先生轉身看著蘇禪道:“中原為文運之根,然今時今日卻無人問津,人心向利只貪圖富貴榮華功名利祿,聖賢之道淪為愚人之法,人心不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