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論自殺者的心理(第1/3頁)
章節報錯
那丫鬟並非受刑之人,暮青猜測受刑之人裡應該有她的至親好友,她這一喊,院子裡的下人們紛紛下跪謝恩,人人叩首,謝聲如浪。
今夜將軍府裡死了主子,與此事有關的本都是被打殺的命,剩下的恐怕也要被賣走。賣身為奴之人,生死不由己,保了今朝難保明朝,下一家的主子興許還不如這家,今夜死裡逃生,自然誠心叩謝。
暮青卻不習慣此景,她今夜懲治宋氏,其因有三——一因她罔顧人命,二因她屈打成招,三因步惜歡。
她望進花廳時,見宋氏雲寶髻芙蓉妝,羅裙五重華琚佩身,遠遠一瞧,端的是王妃威儀雍容尊貴。她便忽然想起步惜歡在她身後,他若看見此景,怕是要想起過世的母妃,她若在世,今夜母子相見,想必花廳內外都是另一番光景。
她心裡如此便痛了,想起過世的爹,想起步惜歡的娘,想起這人命如草芥的王朝,忽然心裡便燒起一把火。她本不愛與內宅女子爭鬥,覺得甚是無趣,今夜卻破了例,將宋氏一番懲治,只為出心裡那團邪火。
如今她出了氣,下人們相謝,她覺得救人只是初衷之一,因此不願領受,正苦惱著,見前方有人打著燈籠疾步而來,到了近處一瞧,竟是元修領著麾下親兵到了,巫瑾也在其中。
“真的救命恩人到了。”暮青看了巫瑾一眼,見他立在煌煌燈火裡,白衣勝雪,不染纖塵,這人間煩擾似與他無關,面前有不少重傷者,他卻未曾多看,甚是淡漠。但暮青知道他定會醫治,因此對院子裡的下人們說了句便出了花廳,走了兩步回身問道,“你們主子的屍身停在何處?”
“還在主子的書房。”那起先叩謝暮青的丫鬟忙站起身來,領著暮青便往後院去了。
步惜晟習武,作息甚是規律,他極少流連花街柳巷,夜裡多宿在府裡,且有用宵夜的習慣。他用宵夜的時辰多是在亥時,用過宵夜便與嫡妻歇息,今夜他說有些公務,沐浴更衣後便命下人將宵夜端去了書房,可誰知他是要尋死?他死前留了封遺書,又用了些宵夜,隨後便服毒死了。他的生母一聽此事就昏了過去,嫡妻忍著悲痛報了宮裡、王府和盛京府衙,如今靈堂還沒佈置出來,步惜晟的屍體還在書房,只是被搬去了書房的矮榻上。
留書服毒?
今夜月影稟報此事時,說的是步惜晟自盡,想必便是因為那封遺書了。
暮青邊走邊聽丫鬟回稟,宋氏那等人來了府上,她就沒指望現場能保護好,心中漸漸已有推斷時回頭看了步惜歡一眼,他自從進了府就沒說過話。
男子一身親兵服制,改換了容顏,性情也似改了,不笑不言,只在她望向他時眸底生出些淺笑,那般淺,那般柔,卻剎那驚碎了流光,彷彿隔著時光擁她入懷,喃喃細語,耳鬢廝磨,訴盡一腔衷腸。
暮青柳眉輕蹙,心中微痛,他果然看見宋氏便想他母妃了。
“都督,我們將軍的書房到了。”這時,丫鬟的聲音傳來,暮青一抬眼,見前頭一道曲廊,盡處是一座閣樓,廊下已掛了白燈,有哭聲自閣樓裡嗚嗚傳出。
哭的人是步惜晟的嫡妻高氏、一個妾室以及三個兒女,暮青進書房時,見到的便是這一堆妻兒撲在步惜晟的屍身上痛哭的場景。
元相攝政,皇權勢弱,朝中少有人願嫁皇家子弟,步惜晟成婚晚,府裡只有一妻一妾,兒女三人。嫡妻高氏見暮青來了,悲痛未斂,眸底卻有顧忌與怨恨之意。
盛京城裡無秘密,步惜晟到都督府上做客之事已人盡皆知,人前日才去過都督府,今兒夜裡就留下一封遺書死了,難免不讓人多想。
暮青一句也不解釋,只道:“將軍已故,當需驗屍,此為命案現場,還請夫人帶人到偏屋等候。”
高氏聽聞要驗屍,忙擋住步惜晟的屍身道:“將軍是喝了燕窩粥後中毒而亡,此事再清楚不過,都督何需驗屍?有這時辰,何不查查是何人害了將軍!”
她雖在內宅,可也聽說了,此人不道,驗屍時曾行剖腹取心之事,她斷不會允許夫君的屍身被人如此對待!
“喝了燕窩粥死的?”暮青懶得再與內宅女子爭執,抓住高氏的一句話便看向了書桌。
書桌上不見遺書,想必是被高氏收起來了,但宵夜還在。
只見一碗燕窩粥翻倒在桌上,另外還有四盤點心——杏仁糕、翠玉糕、金絲酥和奶香小豆糕,每隻盤子都不大,糕點放在其中正好能拼四塊,其中杏仁糕和奶香小豆糕都少了一塊,顯然是步惜晟吃了。
“你怎知人是喝了燕窩粥死的?”暮青走到書桌前,回頭問道。
她眸底慧光懾人,知道高氏一定會答!
高氏雖對她有牴觸心理,但想讓她協助辦案,拿捏得準她的心理便可。其一,她想知道殺夫兇手,她只要提起與步惜晟的死因有關的事便可轉移她的注意力。其二,她方才的話有懷疑她的意思,為了撇清謀殺親夫的嫌疑,她一定會答!
果然,高氏原先還想阻撓暮青,聽聞此話心中頓生驚怒,答道:“那燕窩粥是翻倒的,自然是我們將軍喝粥時中的毒。這淺顯的道理,妾身這婦人都懂,都督難道看不出來?”
“嗯。”暮青頷首,卻道,“此話雖有道理,但不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