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掛印辭帥(第1/4頁)
章節報錯
長風起,街上肅殺,押出來的朝臣皆被扒了朝服,戴枷上鎖,押入囚籠,喊冤漫罵不絕於耳。元修自刑曹裡出來,仰頭望天,見天邊黑雲滾滾,壓城而來,寒冬正月,暴雪欲來。
暮青隨後便跟了出來,見元修立在刑曹衙門口,風扯起男子的發,遠望如潑墨,肅厲凌天。
“元修。”暮青喚了元修一聲,他回身時她已拉著他轉去了門後,低聲道,“此案幕後之人是誰,想必你心裡清楚,他老謀深算,行事十分小心,這些年來從未親自沾手此案,因此我沒查到證據。”
她查過升昌錢莊,這家錢莊是八年前在外城開起來的,接的是商號的生意,名不見經傳,但錢莊開起來的年份很可疑,顯然是為了存放撫卹銀兩而專門開的,錢莊的掌櫃她已經命人看押起來的,但這些年都是胡文孺與他接頭,元相國從未露過面,這簡直是當年做此事時就想好了退路和替罪羊。
此案無疑是元修最受傷害,但他是西北軍主帥,案子查察至此,該回稟的案情她還是要回稟的,只是不知如何安慰他。
暮青嘆了聲,她不擅安慰人,一讓她溫言軟語,她就渾身彆扭。想起在西北軍營時,元修尚不知她是女兒身,總喜愛拍她的肩,她便也抬手,往他肩頭拍了兩下,便算作是安慰了。
元修微怔,她在軍中時不許他拍她,一拍她就像毛蟲般蜇人,今兒倒拍起他來了。他想笑,卻笑不出來,只點了點頭,不發一言出了刑曹衙門。
這日,盛京下了場大雪,漫天黑雲磐石般重,似要將這富麗皇城一朝傾覆。
雪下到傍晚,皇城尚在,朝中卻變了天,十位朝廷大員被收押關進了天牢,十家府上被查封,連別院和城外的莊子也都封了。大雪裡,府裡被攆出的女眷哭哭啼啼,婆子小廝慌忙去客棧尋屋子、去外城租宅子,只見街上到處是刑曹衙差和五城巡捕司的人,內城的錢莊銀號封了七八家,外城的也有一家封了。
相府裡,元修有些日子沒回來了,這日一回來便去了書房。
元相國傍晚才從朝中回府,進了書房,尚未更衣,元修便問:“爹可有話要對兒子說?”
元相國自前院進來,墨貂裘衣的領子上還沾著雪片子,聽聞此言,不由面覆寒霜,冷笑問道:“怎麼?你還要弒父不成!”
元修聞言,心頭頓生燒怒,眸底皆是沉痛,只是尚未開口,書房外便傳來了管家陶伯的聲音。
“相爺,侯爺,宮裡來人傳話,太皇太后宣侯爺進宮敘話。”
*
宮門酉時三刻落鎖,元修酉時二刻進了宮。
宮門裡備著車輦,元修一進宮門,傳旨的宮人便道:“侯爺,今兒雪大,離永壽宮還遠著,太皇太后擔心侯爺淋著雪,特備了車輦,侯爺還請上輦。”
這宮人是太皇太后身邊的大太監,盛京宮總管安鶴。
“不必!”元修道一聲,大步往永壽宮行去。
安鶴不意外,抬手便讓駕車輦的小太監退下了,轉身便隨著元修往後宮去。酉時未過,天已黑沉如墨,宮燈絢麗,大太監轉身,雨花宮錦在落了雪的宮磚上掃出天青色,眼角燻著的胭脂豔若宮燈。
永壽宮東暖閣裡,元敏斜靠在暖榻上,墨裙高髻,不飾簪釵,不見翠佩,卻華貴如牡丹國色。
元修來時,墨狐大氅的風帽上落了厚雪,元敏嘆了聲,似早知會如此。她下了榻來,深宮夜冷,宮燭幽幽,女子眉眼間生著幾分疼惜,接了宮人遞來的巾帕,細細幫元修擦了眉峰上沾著的雪,嘆道:“你這孩子就是倔,有車輦不乘,非要淋著雪來。”
“宮中乘車,不合規矩。”
“這時辰宮門已落鎖,你來後宮看姑母就合宮規了?”
“那是姑母傳召,侄兒稍後就回。”
元敏拿帕子擦了擦元修鬢邊的雪,嘆了聲,搖頭笑道:“你啊,戍邊十年,別的本事沒長,口舌倒是伶俐了。”
這時,宮人已服侍元修解了大氅,安鶴擺手示意宮人退下,元敏道:“你也退下吧。”
“老奴遵旨。”安鶴垂首笑應,腔調柔似女兒,一張撲了白粉燻了胭脂的臉卻全然看不出老來。
暖閣裡的宮人悉數退下,榻前華毯上擺著矮几,茶烹得正香。元敏緩步走去茶爐旁,伴著紅梅坐下,親自舀了熱茶,衝元修招手笑道:“來陪姑母坐會兒,喝盞熱茶,暖暖身子。”
元修坐去對面,恭敬地接過茶盞,茶燙著,他便放去了一邊,問:“姑母宣侄兒來,所為何事?”
元敏舀著茶爐裡的茶,茶裡烹著瓜果仁兒,聞著香濃喜人,她執勺慢舀,眼也沒抬,只笑問:“你說呢?”
元修垂首,宮燭照著眉心,低低躍動,如重重心事,“今日京城裡只出了一件大事。”
“這事兒牽扯到你爹,心裡不舒坦了?”元敏舀了盞茶,端盞輕吹,柔聲問。
“何止不舒坦!”元修冷嘆一聲,沉痛搖頭,半晌抬眼望向元敏,明知再問一句便是深淵,那眸中的希冀之色卻如懸崖邊攀著獨藤的孩子,孤弱無助,問,“爹行此事足有八年,姑母可知情?”
姑母疼他如子,他多希望她不知情,可他知道,這必不可能。
他問爹此事,爹不澄清,也不承認,他只好問姑母,望姑母能答,哪怕是一刀戳進他的胸口,他也希望家中能有人給他個明白痛快!
元敏卻也不答,只反問道:“你可記得當初走時,姑母說的話?”
當初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