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

不,不會的!

王秀英用力甩了甩頭,試圖將湧上心頭的那個念頭甩掉。

只要那個念頭卻如影隨形般地附著在她的心靈深處,令王秀英悚然心驚,不由驚惶地睜大眼睛四處張望,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在心頭漫延。

等到看清坐在不遠處做針線的秋兒和楊媽媽,王秀英那顆躁動不安的心才慢慢落回肚子裡。

不管那人是不是如她所想的那樣,以後絕對要離那個人遠些再遠些!

設想一下,若那個人與自己一樣從前世回到這裡,那麼許多疑惑和不合理處就迎刃而解了。

只是這樣的可能性,卻讓王秀英通體生寒。

讓王秀英值得慶幸的是,此時此刻她還小,他也還小,否則只怕自己遲早會重新落到他的手裡。

雖然因為年齡小,有許多施展不開的地方,不過也正因為年齡還小,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讓她徐徐圖之。

再說,這輩子與前世有太多不同的地方,可以讓王秀英善加利用,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此一想王秀英的心緩緩安穩下來,她心底的這些事兒,與誰都不能說,只能自己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王秀穎的及笄禮慶生宴過後,王秀英的手臂也大好了,於是王秀英重新開始受傷前的日子。

每日早起先去明心堂給老夫人請安,然後就與姐妹們去竹幽苑跟著韓先生讀書識字,午後則在清幽軒或看看書陪陪王子瑋或向楊媽媽她們幾個學著做些針線,日子倒也過得清閒而悠然。

只不過這樣安逸的日子並沒有過多久,從篁州府加急送進京都的訊息就傳揚開來。

篁州府旱情過後蝗蟲成災,整個篁州幾乎顆粒無收,餓死的民眾不知其數。

篁州知府衙門不但沒有開倉放糧賑災,反而加重賦稅,導致民怨沸騰,越來越多的人揭竿起義。

聖上派賢王前往篁州雖說還算及時,可是剛剛到達篁州府的賢王處處受人掣肘。

雖然賢王帶了幾百親衛,可是相較於在篁州經營多年的篁州知府,就顯得既無人可用更無糧可放。

緊急之下,賢王只得一面與篁州知府周旋,一面派人往京城送信,私下再次派出心腹去離得最近的隨州府下轄的豐縣調糧救急。

雖然徨州在京都上千裡之遙,可是這些訊息也給京都帶來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聖人收到賢王八百里加急送回的急件,召集大臣們進行緊急磋商。

大臣意見各不相同,朝堂上吵得如菜市場一般。

以宣寧侯為首的一部分大臣,要求聖上派兵鎮壓起義民眾。

年輕的聖上高坐皇座,沉著臉不置一言。

雖然聖上沒有反駁宣平侯,聰明的人卻從中嗅出了聖上真實的想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