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唐的使者(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晟領會了楊璉的深意,隔了幾日,準備好了一切,帶著十幾人出發,直奔金陵。
楊璉則繼續留在金陵主持大局,這時候,大唐的異變已經透過各種渠道傳到了其他各國,蜀國、漢國、楚地,甚至是南平國也派人來金陵檢視情況,有的是關心大唐的異變會不會削弱了自身的實力,如果是那樣,周國的綜合實力恐怕就要一躍而成為天下翹楚,何人敢與周國爭鋒?帶著這種擔心的是蜀國。有的國家則是希望能夠探輕大唐的情況,一旦唐人穩不住江山,他們就會揮師攻打大唐,比如說漢國就是這樣的心思。南平國、楚地則是介於兩者之間,這兩個地方勢力不強,就像牆頭草一樣風吹兩邊倒,大唐強則投靠大唐,周國強則投靠周國,對於他們而言,保住國家是最重要的。
鴻臚寺最近這幾日擠滿了各國的使者,鴻臚寺卿潘承佑把他們一一安置,不過這些傢伙並不安分,各自互相打探著訊息,希望能夠了解更多的情況,如果大唐陷入混亂,他們不介意共同分一杯羹。
楊璉十分了解這些人來的目的,所以他十分冷靜地吩咐潘承佑不要去管他們,只是暗中監視即可。他需要把精力放在穩定局勢上,這時候,雖然各方面沒有異動,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這一日的響午,楊璉走出了皇城,沿著秦淮河前行的時候,半路上遇見了一個熟人。來人正是費雲山,他得到金陵發生異變的訊息,匆匆趕了過來,想要了解事情的經過。如果大唐異變,周人指不定會南下,那時候蜀國將要如何自處?
費雲山到了金陵已經好幾日了,他從側面瞭解了一些情況,可是從他了解的情況還不足以看出更多的東西,所以他需要找到楊璉,瞭解更多的內幕。
楊璉也看見了他,放緩了腳步,令人把費雲山帶了過來。
“吳王,別來無恙。”費雲山笑著拱拱手。在聽見楊璉被封為吳王的時候,他的心中無比震驚,因為楊璉的升官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
楊璉哈哈一笑,他自然知道費雲山的來意,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便繼續前行,到了吳王府邸上。這時候的吳王府已經修裝完畢,門口上掛著一個牌匾,上面寫著“吳王府”三個大字,正是李景遂的手筆。
費雲山看了一眼,極為敏銳地看見了牌匾上還印有天子的玉璽大印,心中不由吃了一驚,這時天子所賜,楊璉的地位看來十分牢固,簡在帝心,天子必然極度信任他。
兩人走進了府邸,楊璉令人備了茶水點心,便與費雲山就在院子裡坐下來。
“吳王,金陵異變,我雖然有所耳聞,但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費雲山說道,他想要知道個多的內幕,因此故作不知的模樣。
楊璉哪能不知道費雲山的意思,他笑了起來,道:“這件事情說來話長,恐怕費兄聽見的版本不止一個吧。本王也就不多說了,但會告訴你一件事情,大唐雖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但未必不是好事。當今天子繼位之後,廣納人言,招攬人才,費兄將會看見一個嶄新的大唐,而不是往昔那個垂垂老矣的大唐。”
“本王知道你擔心什麼,在這裡本王可以告訴你,大唐只會越來越好,費兄儘可放心。”楊璉說道,端起茶水抿了一口。
費雲山注視著楊璉,他相信楊璉的話,因為在金陵的這段時日,他看見了金陵的朝氣,這不是往昔能比的,而且從巴蜀東下,一路上費雲山也見到了不少,他明白楊璉說這話有底氣是有十足的理由的。
可是,大唐的強勢讓他高興之餘又十分擔心,大唐越強意味著蜀國有保障,但同樣的,大唐太強了,一旦周國抵擋不住,蜀國還能抵擋得住嗎?這個答案顯而易見。
費雲山沉吟了片刻,道:“吳王,那郭榮逃走,不知道吳王將會如何辦?”
楊璉嘆息了一聲,道:“如今情況十分複雜,大唐銳意改革,暫時沒有向外擴張的想法,本王雖然派人去了開封,但也不過是做做樣子,討回一些顏面。實際上郭榮去了開封,根本不可能再回到金陵來。”
這個答案非常誠實,費雲山心中也清楚,有的話之所以要問,實際上是一種試探。楊璉也知道瞞不過人,所以這部分他會說實話,而有的東西他則會隱瞞。
“不過,本王同樣得到訊息,周國即將面臨契丹人的入侵,如果周國沒有給大唐一個滿意的答覆,從山東、兩淮出兵,佔些便宜也不是不可能的。”楊璉反過來試探。
“這……”費雲山一愣,這麼說來,契丹人又要入侵周國了?這幾年,自從周國取代了漢國之後,契丹人幾乎年年都會南下,佔據河東的劉崇也會如此,只不過這幾年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
如果說大唐趁著這個機會出兵,相信即使兵力不多,也會令周國十分頭疼。如果是這樣,蜀國出兵攻佔關中,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才是蜀國最為理想的狀態。這種狀態類似秦滅六國,就蜀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也只能創造出這樣的局勢來了。
楊璉見他遲疑,笑了笑,道:“費兄,當然這只是理論,關鍵在於開封的哪位如何解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