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威逼利誘(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璉返身,慢慢坐下,依舊倒了茶水喝著,一副悠閒的態度。這個時候,劉知遠病重,可以說思考能力已經大大減弱,是最有機會的時候,剛才楊璉說要走,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此時劉知遠叫住他,自然也就順著杆兒爬,留了下來。
劉知遠閉著眼睛,若不是手指頭輕輕敲打著軟榻,就像睡著了一樣。劉知遠自然有他的顧慮,因為楊璉的要求,太過分了。大漢是大國,自從朱溫取代唐朝之後,無論中原朝廷換誰做主,都自稱為正朔,吳越、南平、楚等國都奉中原朝廷為主,這些國家大多是稱藩的,比如說吳越國一隻只是稱國王,而不是皇帝,南平也是如此。
正是由於中原朝廷的強勢,無論是梁、唐、晉,還是如今的大漢,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是天下正統。所以,楊璉提出的條件,劉知遠真的很是難受,一旦答應了這個條件,中原王朝的臉都被丟盡了。
劉知遠想著,思緒萬千,楊璉不緊不慢,在一旁喝著茶水,靜待劉知遠思索。足足喝了一壺茶水,劉知遠還沒有做出決定。楊璉站起身來,將水壺遞給一名太監,讓他再上一壺茶水。
“陛下,這麼久了,總該做出決定了吧?”楊璉淡淡地問道,語氣也不焦急。
劉知遠閉著的眼睛微微睜開,嘴角抽動了一下,道:“楊璉,你急什麼?”
“我不急,只是天色已晚,我要去休息了。我已經決定,這兩日就會轉金陵。”楊璉說著的時候,太監匆匆而來,將一壺茶水放在案几上。
“怎麼,你要回金陵了?”劉知遠問道。
“去年的金秋十月,我就北上開封,如今將近半年,開封雖好,卻比不上金陵。”楊璉笑道。
劉知遠點點頭,道:“你這是思鄉了。”
“陛下能夠理解,這最好不過了。”楊璉又倒了茶水喝著。
劉知遠悶哼了一聲,略略停了一會,很是突兀的轉移了話題,道:“楊使者如此年輕,就被大唐皇帝委以重任,想必在大唐,深受李璟信任吧。”
“深受信任倒也談不上,不過楊璉與齊王交好,也算有點門路。陛下或許不知道,大唐天子想要立齊王為皇太弟,齊王若是登基,我便是元從之臣,不敢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至少也能呼風喚雨。”楊璉眯起眼睛打量著劉知遠。
大唐的諸多事情,劉知遠自然早就問過出使金陵的蔡王劉信,從劉信的口中,他知道很多訊息,比如說齊王李景遂與皇長子東平公李弘冀的暗鬥;比如說大唐朝廷內的黨爭;這些事情都嚴重削弱了大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就像大漢一樣,只是大漢更為嚴重一些罷了。
當然了,劉知遠也就知道楊璉的確與齊王有些關係,當初楊璉靠著懷柔郡主算是一飛沖天,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小子變成了從五品的官員,而且還深得李璟信任,成為出使大漢的使者,除了運氣,楊璉也算有幾分本事。
劉知遠之所以如此問,不過想要從楊璉的嘴中套話,不過楊璉倒是很誠實地說了他的一些情況,讓劉知遠覺得楊璉倒有幾分可信。聯想到剛才楊璉的話,劉知遠覺得,只要在十餘年間,大漢和大唐保持這種關係,還算可以接受。
而且,大唐受制於吳越國,想要一統江南,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大漢不幫助吳越國,楚、南漢、南平等國,也不會坐視南方的大唐做大,在缺乏中原政權幫助的情況下,十之八九會聯合起來,給大唐製造麻煩。
相比較而言,大漢比起大唐雖然困難重重,但也有優勢,那就是地大物博,而且軍隊的戰鬥力要強很多,一旦緩過氣來,根本不用擔心契丹與大唐。楊璉的話有一句說的不錯,他劉知遠能保大漢一時,不能保住大漢一世。這天下,沒有永久存在的國家,只是長短罷了。
劉知遠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為兒子,為大唐的繼任者鋪平一條路,讓他順利繼位,掌握政權。如果,大唐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大漢幫助,那就最好不過了。但劉知遠的心中仍然有疑惑,他想不明白。
“可是,你為什麼要幫助大漢?”劉知遠忍不住問道,如果北方戰亂,對於大唐來說,不是更好嗎?
楊璉擺擺手,豎起了一根手指頭,笑道:“理由很簡單,第一,中原若是內亂,契丹人必定南下。楊璉雖然不是好人,但也不希望契丹人南下,屠殺中原百姓;第二,我覺得二皇子非常順眼,所以想要幫助他。”
劉知遠一怔,這就是楊璉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