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看起來就要一觸即發,郭威接到訊息,調集糧草,積極備戰,周軍的異動並沒有瞞過楊璉散佈在開封、洛陽一帶的探子,不斷把訊息傳回。

鄆州,楊璉與趙普、盧多遜等人商量之後,認為周軍兵馬調動頻繁,顯然有出兵的意思,看來郭威已經得到契丹、劉崇出兵的訊息,準備出兵抵禦侵略。

楊璉也立刻調動兵馬,佈防在鄆州一帶,一時之間,北方各地烏雲密佈,一場大戰似乎就要爆發。七月,隨著各方訊息的傳播,楊璉得到了更為確切的訊息,耶律阮力排眾議,用皇權壓制了契丹貴族,決意出兵攻打河北,劉崇也試圖南下,準備與契丹人共滅大周,恢復江山。

楊璉曾與劉崇聯絡過,只是這時的劉崇已經不肯相信任何人,親生兒子劉贇被郭威殺死,所以儘管劉承祐在大唐的護衛下安然無恙,劉崇依舊不肯相信侄兒還活著,他曾經要求楊璉把劉承祐送到河東,不過楊璉拒絕了。

當然這個理由足夠充分,大唐離河東山高水遠,必須要經過河北,翻越太行山,才能抵達河東,而在邊關,大週一定嚴密設定關卡,千里迢迢去河東,實在是太難了。

不管楊璉有什麼理由,劉崇自然是不肯相信,所以他出兵寧願相信契丹,而不是大唐。北方即將到來的戰事令河北各地的百姓十分惶恐,靠近契丹的州縣,百姓們得到訊息,紛紛南下,刺史、縣令一再申明,也無法阻止一意南下的百姓。

受到這種情緒的感染,中原、山東各州縣的百姓也都惶恐不安起來,不少百姓開始搶購糧食,以至於物價快速飛漲。尤其是開封的糧價,一日三漲,一開始百姓還能接受,等到後來,一般百姓都買不起糧食了。

這樣的情況引起了郭威的注意,為了避免動搖根本,他不得不動用一定數量的軍糧,來平息糧價,同時派人進入蜀國購買糧食,但是蜀國早有準備,兩國即將開戰,盤查十分嚴格,購買糧食幾乎不可能。迫於無奈之下,郭威只得把目光放在了南平。

南平高氏雖說建立了國家,可能統治的地區不過江陵府一帶,兵力不足,國土不足,高氏大多時候是仗著地處長江中游的優勢,打劫過往的商隊,名義上是國家,實際上是一股勢力比較大的強盜組織。

由於地理位置特殊,南來北往的商隊大多會經過江陵,郭威把目光放在了南平高氏的身上,他希望能借助高氏的力量,得到更多的糧草,至於手段,他才不管。

這時候南平處以高保融的統治之下,歷代南平君主都奉行強者為尊的信念,大多數的時間遵奉中原王朝,偶爾在楊吳、李唐之間搖擺,目的就是生存下去。

高保融得到郭威的密令,很是猶豫了片刻,郭威的命令他自然是要遵從的,只是江陵雖說富裕,但土地不多,他哪裡有這麼多的糧食?為了多的糧食,他只有一個辦法,繼續老本行,搶劫!

金陵,費硯顯得十分狼狽,為了得到大唐的支援,他再度運送了一批糧食趕往金陵,可是剛到江陵,十幾艘商船的糧食都被洗劫而空,費硯也差一點被搶到捉住,若非他及時跳江,恐怕小命不保。

費硯水性極好,跳入江中之後,拼命游泳,中途又被漁船所救,這才保住了性命。費硯謝過了恩人,想了想,先去了金陵,他在金陵設立了商社,費硯暫時安頓下來,聽說楊璉不在金陵,想了想,又乘船去了鄆州。

楊璉接到訊息,不由皺眉,他知道,費硯長期在這條路上販賣糧食,由於打通了關節,所以沒有出事,而這一次出事,顯然不是金錢給的不夠,而是有人刻意而為,高保融為何會做出這種蠢事?顯然是有人在背後支援,楊璉想了想,這個人便呼之欲出了。

楊璉好言安慰了費硯一番,表示這口惡氣一定會出。透過費硯的嘴,楊璉得到蜀國的一些情況,蜀國也接到了契丹即將入侵的訊息,所以他們打算趁著這個時間佔據關中,以潼關為界,與大周對峙。

楊璉倒是認為可行,他帶費硯去軍中看了看,如今鄆州有一萬多兵馬,此外兗州、徐州等地的兵馬零零星星加起來也有三萬多,就算得不到大唐天子的支援,也有能力攻打大周。

費硯大喜,當即表示願意與大唐合作,共取天下。

楊璉給費硯灌了一陣迷魂湯之後,把計劃告訴了他,楊璉的意思,是要蜀國等待時機,契丹、河東南下,一定會牽制大唐的兵力,蜀國等到大周主力北上,雙方苦戰不休的時候,再從西邊進攻,大周必然捉襟見肘,就算能贏,士兵也一定十分睏乏,奪取關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費硯覺得這個計劃可行,告辭了楊璉之後,匆匆趕回成都。

八月上旬,契丹正式出兵,一路上大張旗鼓,擁兵十餘萬南下,與此同時,河東劉崇也率兵出了娘子關,準備奪取鎮州。郭威得到訊息,派出大將抵禦,而他留在開封,主持大局。

郭威之所以不親自出徵,除了他是天子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他擔心唐軍趁著這個時候來襲,如果開封被圍,即使大周擋住了契丹人,也無濟於事。

為了穩住楊璉,郭威再度進行了試探,他再度修書一封,向楊璉表達了善意,使者是趙弘殷,趙弘殷抵達鄆州的時候,楊璉不在鄆州,接待他的是趙普。儘管趙普同樣表達了善意,而且好好款待了趙弘殷一番,但卻對楊璉的行蹤閉口不言,趙弘殷幾次詢問,都被趙普忽悠過去了。

趙弘殷在鄆州住了幾日,他發現一個現象,鄆州的百姓幾乎是全民皆兵,不少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每日操練,對此趙弘殷很是困惑。自從府兵制被破壞之後,傭兵制逐漸流行起來,桀驁不馴的牙兵便是僱傭兵。

要訓練一支強大的軍隊,花費的金錢非常多,以楊璉的財力他能養得起嗎?帶著這種困惑,趙弘殷幾次詢問,卻沒有得到解答,楊璉的行蹤始終不明,他卻不能久等,只得匆匆返回開封。

郭威對於這個訊息非常不滿意,但有無可奈何,只得暗中傳信給郭榮,要他在金陵見機行事。

金陵,李璟有些憔悴,儘管他想出兵大周,但以宰相孫晟、司徒周宗等群臣非常反對,讓他始終沒有拿定注意,而在這時,更加不好的訊息傳來了,唐軍佔據了楚地之後,士兵四處搶劫,奪人妻女,引起了楚地百姓的反抗,馬殷舊將劉言趁起兵,與邊鎬數次激戰,擊敗了唐軍,邊鎬節節敗退,南漢也趁機發兵,大唐的形勢不容樂觀。

李璟根本料不到情況突然發展到這個地步,他很是束手無策,偏偏這時,吳越國兵馬調動的訊息又傳來了,吳越國已經被大唐包圍,吳越國動兵,肯定是攻打大唐,區別在於吳越國想要在哪裡動兵而已。

剛剛平息下來的大唐,轉眼又是四處烽火,李璟覺得如今大周形勢危急,大唐的形勢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不小心,很有可能被滅國。在這種形勢下,對於大唐來說,似乎不宜再對大周動兵,先要集中兵力,消除吳越國的威脅,再次,便是平定楚地劉言的叛亂。

朝廷爭辯了很久,時間卻不等人,八月下旬,訊息傳來,吳越國兵馬五萬,已經從杭州出發,準備與錢文奉的蘇州兵馬回合,伺機奪取常州。吳越國再度來犯,李璟終於坐不穩了,他與齊王李景遂商議了一番之後,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停止對大周的進攻,轉而調集兵馬,趕往常州抵禦吳越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