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楊璉決策的,還有蘇常一帶的戰事,如果那邊的唐軍能夠順利奪下蘇州,就能與楊璉合兵一處,圍攻杭州,不過唐軍拿下蘇州的可能性很低,所以能繞道蘇州南下,這是一個可能,但孤軍深入,同樣意味著糧食的缺乏,糧道暴露在吳越兵峰之下,這顯然是極為不明智的。

楊璉想了想,最終做出了決定,三軍繼續選擇北上,這一日的行軍路程稍遠,約有二十五里,申時的時候,唐軍士兵就停止了前進,趁著天亮,建造大營。

越州、明州的吳越軍透過探子都得到了訊息,越州方面顯得十分緊張,每一天,無數民夫搬運著礌石檑木上城,準備一場大戰。

唐軍行動不快也不慢,每日拆除營寨、建立營寨,就要花費至少兩個時辰的時間,行軍只用了三個時辰,由於人數多,一天也就走二十來裡的樣子。唐軍不緊不慢的行動讓越州方面十分緊張,他們鬧不明白唐軍為什麼速度這麼慢,難不成有什麼陰謀不成?

走了幾日,楊璉走到了明州與越州之間的地方,離兩地都有百餘里,楊璉在這裡駐紮了下來,派人收購了一批黃羊,統統都殺了,犒賞三軍。

杭州,經過幾日的準備,錢弘俶已經把衣錦軍調回了,讓這支吳越國的支柱守衛杭州城,錢弘俶很有信心守住杭州,不過,明州方面,他就沒有太多的信心了。潘審燔雖然是老將,但部下都是新兵,戰鬥力不強,有必要支援明州。

錢弘俶與兵部尚書吳程商量了很久,都認為既然唐軍殺到了明州與越州之間,楊璉很有可能進攻越州,震懾吳越君臣,兩人決定增兵越州,同時令水師將領邵可遷率領二十艘戰艦,進駐越州,協助越州刺史守城。

不過,兩人都認為這個時候先不增援越州,若是楊璉看見越州兵馬增多,以他的兵力必然是拿不下越州的,很有可能就會撤退,如今先要拖住楊璉,讓他在越州城下損兵折將,杭州方面再派兵支援。能在越州擊敗楊璉最好,若是楊璉逃走,也只有可能走明州,從望海鎮逃回舟山。那時候,明州兵馬再殺出,唐軍已經是潰兵,哪裡會是潘審燔的對手呢?

兩人商議了半響,都覺得這個計劃可行,吳程比較謹慎一些,他提出,把這個計劃告訴胡進思,聽一聽他的意見。錢弘俶否決了,如今的情況十分明顯,唐軍雖然氣勢洶洶,但楊璉打了幾次勝仗之後,已經膨脹到了極點,居然敢孤軍深入,就意味著他的滅亡。

次日一早,杭州城內就由數匹戰馬奔出,有的朝著杭州水師大營奔去,有的朝著越州奔去,帶去了各自的訊息。

“楊節度,越州方面已經加強了戒備,初步估算,越州城內至少有三千兵馬,這三千兵馬都是老兵。”章文濟稟告著,派去越州的探子經過一番探查後,把訊息帶了回來。

楊璉點點頭,三千兵馬其實足以拱衛越州,因為越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內河流縱橫,護城河足以供戰艦航行,攻打這樣的城池,光有陸軍是不夠的。

“傳令下去,大軍駐紮兩日,好吃好喝,三日後再聽軍令。”楊璉說道。

章文濟和章文朝都是一愣,不明白楊節度為何如此。

“唐軍又停下了?”明州,潘審燔接到訊息之後,不由一愣。

“是啊,潘刺史,唐軍的行動太奇怪了。”趕來的報信的斥候說道。

潘審燔踱步走了一會,搖搖頭,道:“楊璉的行動如此慢,應該不是有詭計,而是在等待。他在等待著水師的北上,這樣,唐軍才能水陸並進,攻打越州。”潘審燔是吳越人,自然對吳越的地理非常熟悉。

斥候一聽,覺得有些道理,忙道:“潘刺史,那我們該如何做呢?”

“老樣子,如今我軍佔優,靜觀其變就好。”潘審燔說著。

這時,門外響起了腳步聲,明州縣令王承走了進來,朝著潘審燔拱手施禮,道:“潘刺史,剛才百姓都到了縣衙,說唐軍已經撤退,遠離明州,是否可以開城門?”

“不可,明州城依舊緊閉,沒有我的將令,不允許出城。”潘審燔搖頭。

“可是,潘刺史,經過這段時間的圍困,城中百姓的柴薪已經告竭,若是不能外出砍柴,恐怕只能拆屋了。”王承說道。

這倒是一個大問題,如今天氣依舊寒冷,若是拆了屋,百姓居住在哪裡?換句話說,百姓他可以不管,但刺史府也要吃飯,也要用到柴薪,沒有柴薪,難道都喝西北風不成?

潘審燔仔細想了想,柴是要砍的,但決不能因為砍柴誤了大事,潘審燔眉頭一皺,已經想出了一個辦法,便叮囑了王承幾句,要他去好好辦理此事,每一天出城砍柴的百姓都要發放木牌,以證明他的身份,回城的時候若是沒有這個物件,絕對不允許他進入。

王承得令,匆匆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