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眯著眼睛仔細想了想,理倒是這個理,當下精神大振。

幾人商議了一番,覺得現在天色已晚,明日再由孫晟進宮彈劾,幾人又商量了一下細節,各自散去。

次日一早,孫晟進了宮。李璟正在後院踱步,常州大捷令他心中愉悅,決定好好獎賞大唐將士一番。李景達退敵有功,本身就是親王,官爵難以再有升遷,而且更主要的是他對李景達有警惕之心,所以李璟對他只能是賞賜。

至於帶兵的周鄴、柴克宏等人,李璟決定好好獎賞,至於如何獎賞,他還沒有想好。這個時候,宰相孫晟求見。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孫晟先是恭賀。

李璟心情高興,哈哈大笑著,兩人一前一後,聊著常州的戰事,說了半響,孫晟卻突然嘆息了一聲,連連搖頭。

“孫宰相,常州大捷可是喜事,你為何嘆息?”李璟不解。

孫晟面露難色,猶豫了片刻,還是搖搖頭,道:“陛下,此事老臣只是聽說,並沒有親眼看見,或許只是謠言。”

李璟更加好奇了,擺擺手,道:“孫宰相,但說無妨。”

孫晟又想了想,道:“陛下讓楊璉楊節度負責與大周和談,可是老臣聽說,之所以遲遲沒有進展,是因為楊節度收受了郭榮的賄賂,至少有千金之多。”

李璟眯起了眼睛,笑了笑,道:“孫宰相是聽何人所說?”

“陛下恕罪,是老臣家中的管家。”孫晟說道。

李璟忽然冷哼了一聲,什麼話也沒有說,甩手離去了,腳步匆匆,看起來很是憤怒。

孫晟眯起眼睛,等到天子消失在視線裡,這才慢慢踱步,走出了宮城。

孫晟順利把這個訊息送到了天子的耳中,原本以為大怒的天子會撤銷楊璉的職務,但很快,他們就失望了,等了兩日,始終不見陛下發出聖旨,反而是楊璉在這兩日內連連上書,請求調南方兵馬,進入山.東備戰,一旦郭威趕跑契丹人,就立刻攻開啟封,收復中原,恢復昔日大唐的榮光。

楊璉摺子遞上去之後,朝廷中的主戰派連連上書,支援北伐。劉仁瞻得到訊息,也一連寫了幾份摺子,表示願意將功補過,率兵北伐。劉仁瞻背棄了天子的命令,攻打宿州、宋州,郭威大軍抵達之後,經過苦戰,卻守不住宋州,只得退守宿州。

天子得到訊息,把他召回,另派大將守衛宿州。劉仁瞻為了將功補過,因此積極支援北伐,若是立下大功,這份恥辱就此揭過。

朝廷中主戰派一時聲勢浩大,這不僅讓郭榮大驚,就連燕王李弘冀,宰相孫晟也覺得事態的發展有些控制不住,幾人商議了很久,始終沒有找到辦法,尤其是常州大捷,唐軍士氣高昂,求戰成為主流,孫晟、周宗等人反戰的聲音就像一滴水落入大火中,根本無濟於事。

更重要的是,周宗幾次試探,發現天子的確有出兵北伐的心思,而且還打算以楊璉為主帥,先奪取中原,再收復河北,趕走契丹人。這個訊息讓眾人大吃一驚,當初楊璉雖說北上,但打仗的主力是他的順天軍,皇甫暉、李金全的兵馬不多,而劉仁瞻、劉彥貞率兵的兵馬雖然多,卻走了其他路線。

楊璉能在兵力不佔優的情況下,佔據山.東,若是掌控了更多的兵權,恐怕真的會收復中原。

眾人自然不願,楊璉勢力越大,他們的生存環境就會更加惡劣,孫晟、周宗、李弘冀商議了兩日,始終沒有結果。見眾人束手無策,郭榮先坐不住了。

大周主力正在北方與契丹人鏖戰,河東劉崇出兵,又吸引了大唐一部分兵力,如果大唐真的抽調南軍北上,開封兵力空虛,根本不可能擋得住唐軍。如果中原落入大唐之手,大周將何去何從?

郭榮仔細思量之後,見賄賂之策根本不能動搖楊璉的地位,只得再度趕去楊府,與楊璉商談。郭榮並沒有意識到一點,談判一事,楊璉壓根不來找他,都是郭榮親自趕赴楊府,無形中,他在心理戰上,已經落了下風。

楊璉對於郭榮的到來並不意外,他慢悠悠地喝著茶水,等郭榮進來了,只是抬了一下眼皮,繼續喝茶。

今非昔比,郭榮不敢再多言,至少想要和大唐簽訂了和約,免除了後患再說,至於日後,那就另說。

“楊節度,義父決定答應楊節度的要求。”郭榮回答的很是巧妙。

楊璉抬頭看了他一眼,懶洋洋地問道:“真的答應了?”

“真的答應了。”郭榮點頭。

楊璉站起身來,豎起了食指,道:“大周天子答應我前幾日提出的條件?”

郭榮點頭稱是。

楊璉笑了,豎起了中指,道:“可是這幾日,我已經改變了主意,想要再提幾個要求。”

郭榮額頭上冒出了汗水,楊璉這是在刁難,但他只有答應,忙點頭,道:“請楊節度說來看看。”

“大周朝廷每年進獻給大唐西北的好馬一千匹!”楊璉說道。

郭榮擦了一把汗水,一年進獻一千匹,這是何等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大唐有了戰馬,就能組建一支戰鬥力不俗的鐵騎,隨著戰馬的增多,大唐至少在野戰上,就不懼怕大周。大周若要翻臉,在趕走了契丹人之後,至少需要休養生息兩三年,這就是兩三千匹戰馬。

郭榮臉上陰晴不定,想了想,還是決定答應:“楊節度,這個條件我答應了。”

“你能代表郭威?你能保證郭威以後不後悔?”楊璉問道。

“我能代表!”郭榮堅定地點點頭。

楊璉笑了,豎起了無名指,道:“還有一點,我希望郭兄能留在金陵,做人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