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簽訂合約(第1/2頁)
章節報錯
留在金陵做人質?郭榮一下子愣了,他肯定是不願意留在金陵做人質的,雖說他不是天子的親生兒子,可實際上,天子對他一點都不差,行軍打仗,時常帶他在身邊。對他精心栽培,日後很有可能把大周的江山交給他。
當然了,郭威本身有兒子,一度被劉承祐囚禁起來,但最終沒有生命危險,理論上大周的江山會交給他們,但郭榮有信心能把皇位搶回來,他要做千古一帝,統一天下,北驅契丹,西復西域各國,建立不世功勳。
可是如果留在金陵,他就不能立功,不能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隊,更重要的是,大周發生什麼情況的話,他不能及時得到訊息,一番北方有變,他不能做出最為有利的選擇。而且他不在大周,天子很有可能就轉而培養親生兒子,將來把皇位傳給他們。義子雖好,終究比不得親生兒子啊。
郭榮臉上陰晴不定,楊璉突然丟擲這個要求,令他難以抉擇:如果不留在大唐,就不能與大唐達成停戰協議,大周很有可能覆滅,大周覆滅,他的帝王夢想就此破滅,何談統一天下,做他的千古一帝?可是留在大唐,他就不能登上皇位,如果天子的親生兒子登基,他就是臣子,如果做出弒君的行為,他就是亂臣賊子。
楊璉眯起眼睛打量著郭榮,他知道這個選擇很難,但他就是要留郭榮在金陵。印象中,郭威似乎沒有幾年好活了,留下郭榮在金陵,日後大周的第二任皇帝是誰就有了更多的變數,當初他讓劉承祐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善待郭威的妻子兒女,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郭榮思考著,楊璉並不催他,慢慢端起茶水喝著,足足過了半柱香的時間,郭榮這才苦澀的開口了。
“楊節度,難道不能讓其他人留在金陵嗎?”郭榮問道。
楊璉放下茶杯,呵呵一笑,道:“其他人?你是說正牌的皇子嗎?我想大周的天子一定捨不得吧,你橫豎是假子,我想大周天子應該捨得。再說了,金陵有什麼不好,燈紅酒綠,你不是喜歡看人的妻子嗎?”
楊璉的話說到最後,充滿了戲訕,郭榮如此聰明,哪能不明白楊璉這話的含義?他有些遲疑了,難道說他在金陵的一舉一動,都被楊璉掌握著?
可是楊璉說完之後,繼續端著茶水慢慢喝著,楊璉如此表現,又讓郭榮遲疑了,他到底知不知道?而且這話裡的含義,那個所謂的妻子,難道指的就是符家女子?
“郭榮,留給你的時間不多了,你若是沒有想好,那你就先回去,等待我大唐進兵吧!”楊璉說道,也不強求他答應。
郭榮抿著嘴,這個選擇,實在是太難了。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門外,管家李雄心稟告道:“老爺,費雲山費公子來訪。”
楊璉臉色微微一變,他立刻站起身來,衝著郭榮道:“郭榮,你先回去,想好了再來!”
郭榮忍不住握緊了拳頭,不管怎樣,他是大周的使者,更是大周天子的養子,楊璉對她如此怠慢,而且要求如此苛刻,根本沒有和談的想法。現在,一個所謂的什麼費公子來訪,他就趕自己走,難道這個費公子,身份更高不成?
面對楊璉的逐客令,郭榮雖說憤怒,但沒有喪失理智,他是為求和而來,不想節外生枝,想了想,握緊了拳頭,後退幾步,朝著楊璉施了一禮,這才轉身離開。
郭榮走到屋子拐角的時候,看見一個衣著十分華麗的人站在那裡,自有一番氣度,郭榮忍不住打量了一番,那人發現了,見郭榮長的不凡,朝著他點點頭。
郭榮還了一禮,匆匆離開了,到了楊府門口,一群家奴正在搬運著東西,郭榮好奇地打量了片刻,發現多半是些珍奇的物件,郭榮有些詫異,躲在一旁看了半響,見家奴把禮物都搬進了楊府,這才離開了。
郭榮覺得有些不對勁,他立刻讓趙匡胤調查一番,這個所謂的費公子究竟是什麼人,能有這麼大的手筆?
楊府書房,茶香充盈,楊璉哈哈一笑,道:“費兄,別來無恙?”
費雲山還了一禮,道:“別後一兩載,楊兄可是越來越年輕了。”
“哈哈,請坐!”楊璉說道。
兩人分賓主坐下,寒暄了幾句,費雲山便說出了來意。
唐軍北上,大漢改朝換代,如今周國建立,卻根基不穩,費雲山此來,是想要聯合大唐,再度攻打周國,費雲山的打算,是唐軍攻打中原、河.北,而蜀國攻打關中,如果有可能的話,連隴西一帶也拿了。
費雲山建議,日後兩國劃潼關、黃河一線而治,蜀國治理關中、漢中、蜀地等地,尊大唐天子為兄。為了表示誠意,這一次他帶來了許多錢財,希望楊璉能夠說服大唐天子。
楊璉對這個計劃倒是很感興趣,蜀國本身軍事能力不強,與他聯合,大有好處,更關鍵的是蜀國富裕,糧食充足,達成同盟,可以取得糧食,符合大唐利益,至於日後是敵是友,到時候再說。
楊璉同意了這個計劃,費雲山很是高興,兩人聊了半響,費雲山見天色不早,起身告辭,臨行前,告訴他住在秦韻客棧。
楊璉送了他出去,在院子裡踱步,費雲山來找自己,看來蜀國是想要趁著契丹人南下,大周兵力不足之際,再度攻打關中,若是能奪取關中,守住潼關,慢慢消化,逐漸恢復關中的經濟、人口,仿效秦國統一天下的經歷,當有一番可為。可是,唐末之後,關中人口損失很大,經濟也受到極大的削弱,沒有五六十年,根本恢復不過來。
答應費雲山,利用他們牽制大周的兵力,日後大唐收復中原,機率會大很多。楊璉決定明日進宮,面陳聖上。當然了,郭榮這邊,也要盡力爭取利益,楊璉同意攻打大周,卻不是現在,也不算違約。
再說了,蜀國若是兵出關中,大周就會陷入戰火中,至少關中的經濟得不到恢復,這對大唐同樣有利。楊璉所猶豫的,是郭榮會不會答應,儘管他在與郭榮說話的時候,顯得一副不在乎的模樣,但實際上,他很希望郭榮答應,如果郭榮不答應這個條件,楊璉覺得把郭榮扣押在大唐,也未嘗不可。
次日,孫晟早早進宮了,他昨夜得到訊息,有人來拜訪楊璉,送來了很多值錢的禮物,經過調查,這些人是蜀國人,孫晟認為,楊璉與蜀國人有所勾結,日後必然會出賣大唐的利益。
孫晟去得早,可是沒有想到楊璉去的更早,楊璉早早進宮,便是與天子李璟說北伐的大事。逼迫郭榮答應讓出徐州,大唐不費一兵一卒,就能佔據徐州重鎮。有徐州的庇護,山.東相對安寧,而且楊璉已經計劃在梁山泊建立水師,與徐州一北一南,互相呼應,無論敵人是從河.北還是中原來,都能死死地頂住他們。
李璟聽了楊璉的分析,也認為徐州必須要得到,只是他有些不明白,楊璉為何要堅持把郭榮留在金陵?扣押大周人質,這是好事,可是為何偏偏是郭榮?
楊璉卻不太好解釋,只得胡亂找了一個理由搪塞過去。楊璉的要求李璟基本答應了,不過他依舊讓楊璉鎮守海楚兩州,林仁肇則另有指派。
楊璉滿意地走出來,恰好看見孫晟,見孫晟行色匆匆,楊璉也不理他,自顧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