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明爭暗鬥(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匡胤正在奇怪的時候,就聽見大帳外士兵驚呼的聲音,他急忙跑出去一看,印入眼簾的,是一片火海!天知道這場大火是怎麼燒起來的,而且大火居然在液體上燃燒。難道這些東西是火油?趙匡胤先是吃了一驚,很快他發現火勢朝著自己這邊蔓延,他不敢多想,立刻騎上戰馬,奔了出去。
一路上大火熊熊,不少被火燒中計程車兵想要滅火,卻發現身上的皮甲十分厚重,一旦點燃,很難撲滅。慘叫聲連天,趙匡胤十分狼狽的逃了出去,馬尾巴點大火點燃,瘋狂跳躍著,戰馬朝著火裡狂奔,趙匡胤急的滿頭大汗,急忙跳了下來,落地的時候沒有站穩,摔倒在地,額頭也破了皮,但他顧不得疼痛,急忙衝出了大營。
趙匡胤的先鋒士兵逃出來的不足一半,只有三百多人,看著慘叫著在火裡掙扎的袍澤,趙匡胤的臉色十分難看。
這時,郭威率領主力殺來,看見唐軍大營的大火,不由便是一愣,等到看見趙匡胤等人神情萎靡地站在那裡,臉上頗有幾分呆滯,郭威便明白了。他又中計了,只是唐軍什麼時候走的?竟然悄聲無息?而且,唐軍竟然能在夜色下行軍,難道他們能看清楚夜晚的情況嗎?
郭威百思不得其解,稍後一些時間,郭威在汴河邊上看見被損壞的浮橋,唐軍又回到南岸了,他們究竟是要做什麼?郭威握緊了拳頭,額頭上青筋暴露,很是生氣。
這個時候,楊璉帶著部下正在急行軍,經過兩日的休息,士兵們恢復了大部分的體力,昨夜他帶兵偷偷渡過了汴河,轉而朝著南方進軍,走了大約二十里,折向東方,下午,黃昏時分,楊璉再度趕到了汴河邊上,三軍駐紮了下來。楊璉派出斥候,打探訊息。
唐軍行蹤不定,使得漢軍沒有及時跟上來,斥候天黑之前回報,依舊沒有漢軍的訊息,楊璉派人在駐地四周散佈了大量的鐵蒺藜,每隔十幾步豎起木樁,小腿位置高的地方繫上了鈴鐺,起著警戒的作用。
守夜計程車兵巡邏著,以防漢軍偷營,不過楊璉的擔心並沒有成為現實,漢軍被火燒之後,郭威讓石守信、鄭恩帶兵追蹤唐軍的下落,自己卻帶著趙匡胤一路急行,趕回了開封,主持大局。
石守信與鄭恩在跟蹤的路上,對唐軍的行蹤產生了爭執,鄭恩認為唐軍繼續南下,是要回宋州,然後逃回大唐,斷然不會向東而行。石守信則堅持認為,唐軍必然是向東,有腳印為證。兩人爭執了半響,停了下來,只是派出斥候刺探軍情,大軍卻駐紮了下來。
楊璉休息了一日,次日再度渡過汴河,直奔楚丘縣,楚丘縣令得知有大批軍隊,嚇得臉色都白了,他還以為是郭威的大軍,當即開城投降。等他得知真相,一邊惋惜,一邊覲見天子。
劉承祐對此很是滿意,好言安慰了一番縣令。唐軍在楚丘得到補給,士氣大振,三軍好吃好喝休息了一日,斥候傳來訊息,郭威已經返回開封,主持開封大局,石守信、鄭恩正在追趕的路上,兵力約有五千,全部都是騎兵。
楚丘是小城,而且離兗州比較遠,不符合楊璉的利益。唐軍搜刮了楚丘府庫之後,得到數十萬錢,楊璉賞賜一部分給士兵,大軍繼續朝著兗州趕去,沿途單州、金鄉等縣不戰而降,楊璉盡取錢帛,掃蕩而歸。抵達任城已經是五日後。
任城靠近梁山泊,縣內有運河經過,這裡離兗州不過百餘里的路程,楊璉先讓慕容彥超回到兗州,收拾軍隊,以準備大戰,慕容彥超心中歡喜,告別了天子,匆匆趕回兗州。
楊璉在任城停下,這時天氣越加寒冷起來,楊璉派人收購寒衣,準備糧草、柴薪,打算就在任城過冬。楊璉積極準備的同時,讓劉承祐以天子的名義,傳檄天下,四方勤王,共討郭威。
慕容彥超首先響應,,隨後,密州校尉皇甫擇端起兵殺死想要依附郭威的密州刺史,宣佈效忠大漢天子。有了這二人的支援,山東各郡縣也都表示支援天子劉承祐。
訊息傳到開封,郭威神色凝重起來,他被唐軍利用河流甩了幾次,偏偏有開封出事,以至於他沒有及時殲滅唐軍,以至於生出禍端。如今天子在山東招募兵馬,號召四方兵馬勤王,對郭威很是不利。
郭威急忙召見心腹,商議了一番,最後決定不承認天子還在,趙匡胤四處尋找,找到一個與劉承祐個頭差不多,相貌有幾分相似的人,一刀殺了,又把臉頰割破了,謊稱天子已死。太后得到訊息,信以為真,大哭不止。
馮道、侯益等人知道郭威勢大,就算看出端倪,不敢得罪,也都大哭不已。郭威請太后發喪,並昭告天下,另立新君。太后答應了。群臣商議了半響,河東節度使劉崇、許州節度使劉信、忠武節度使劉贇、開封尹劉承勳都是人選,開封尹劉承勳就在開封,偏偏生了病,不適合做皇帝。最後商議,決定立忠武節度使劉贇為帝。
太后令太師馮道去迎接劉贇回京登基,馮道心有顧慮,藉故拖延不前。
訊息傳來任城,楊璉不由冷笑了一聲,郭威如此,擺明了是想要獨攬大權,他讓劉承祐再度寫信,號召天下,並讓他暗中寫信給太后,表明自己未死。這一來一往,大半個月又過去了,天氣越加寒冷,下起了大雪來。
這個時候,楊璉始終沒有得到林仁肇的訊息,不免心中奇怪,按照行程,他應該早就進入了黃河,怎麼會消失不見?難不成是出了什麼事情不成?可是黃河兩岸,山東河北,都沒有任何訊息傳來,楊璉只得派人去打探,林仁肇究竟遇見了什麼麻煩。
開封那邊,馮道磨蹭了數日之後,終於趕赴許昌迎接劉贇,郭威表示,如今天子不在,暫請太后臨朝聽政,主持國家大事。太后迫於無奈,只得答應下來。開封事情定了下來,便是封賞功臣,王峻出任樞密使兼右神武統軍,郭崇威出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曹威出任步軍都指揮使。戰死的王殷也得到了撫卹。
郭威部下掌控了禁軍,牢牢把開封控制在手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