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民夫與隊正(第1/3頁)
章節報錯
楚州的三月,已經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一大早,楊璉便出了門,帶著陳鐵、朱琦等人在城內巡視,離開楚州將近半年,需要好好了解楚州一番。
經過去年的努力,楚州的田地都分了出去,與福州的情形差不多,百姓分到土地都非常興奮,這不,一大早不少百姓紛紛出城,去田間忙碌。對於一般百姓而言,土地就是一切,是安家立命的地方,所以歷朝歷代,有錢的人都喜歡大量購置土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土地兼併的加劇。
百姓們有了土地,才有了生存的希望,楊璉巡視了一番之後,見楚州百姓大多臉上帶著喜色,心中稍安。
楚州分田,楊璉為了得到楚州、海州當地鄉紳的支援,沒有動他們的田地,楊璉的意思很明顯,他要促使海楚兩州儘快穩定,所以在田地足夠的情況下,鄉紳土豪是楊璉可以藉助的力量。
巡視了城內一圈之後,楊璉帶著眾人出了城,城外,連綿不絕的土地裡,種滿了小麥,綠油油的讓人喜愛。田間,不時有農夫在忙碌著,臉上雖然掛著汗水,但嘴角的笑意足以證明他的心情。
楊璉巡視著,下了馬,走到農田邊上。楊璉的打扮並不像一般百姓,很快,幾名農夫走了過來。
“這位官人,你這是需要幫忙嗎?”一個年輕的農夫過來問道。
楊璉笑了笑,道:“這位小兄弟,這田裡的小麥長勢看起來很不錯啊。”
“嘿嘿。”年輕的農夫笑了,道:“託節度使的福,去歲在節度使的協調下,官府收集了耕牛,及時趕製了農具,又統一犁地,今年的收成如果不出意外,應該會很不錯。”
年輕農夫說著的時候,憨厚的笑了笑。
楊璉點點頭,他不是農業出身,只能看下大概,具體並不清楚,但農夫說的,就相對靠譜了。
“這也多虧了節度使抓緊時間興修水利,加固了淮河兩岸堤壩,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一邊,一個年約五旬的漢子說著,滿是褶皺的臉同樣帶著笑意。
楊璉點點頭,去年他以工代賑,抓緊時間把淮河兩岸加固,並修建了引水渠,環繞在農田四周,利於灌溉,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還安置了引水的器械,所以整個楚州城四周的農田不缺水。
這時,一名比較年邁的農夫認出了楊璉,有些驚慌的跪下,道:“老漢不知是楊節度,還請恕罪!”
其餘的人聽了,都大吃一驚,也都紛紛跪下,道:“小民見過楊節度,楊節度的大恩,小民沒齒難忘!”
楊璉擺擺手,道:“諸位鄉親不必多禮,都起來,起來再說話!”
老漢起來,擦著眼淚,道:“楊節度,小老兒本是漢國人,去年大水,漢國不發賑糧,我等只能逃到大唐,若非楊節度收納,小老兒一家恐怕都要餓死。”
另一人說道:“楊節度不計較小民不是唐人,同樣分田給糧,楊節度一定是萬能的菩薩,才能救小民等於水火之中。”
兩人的話引起不少人共鳴,餘下的人紛紛贊同,田間一名農夫喊了一聲,四周的農夫聽見,都紛紛趕來,跪在地上,感謝楊璉。
楊璉看著四周越來越多的百姓,心中有些感慨,百姓永遠是最單純的,只要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
楊璉示意眾人起來,高聲道:“諸位鄉親,都起來。如今雖說度過了難關,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今淮北群盜有南下的趨勢,隨時可能驚擾四方。”
“楊節度,那些個淮北群盜最是可惡,楊節度一定要滅了他們。”有農夫高聲說道。
餘下農夫也七嘴八舌的說道,其實民間也有傳聞,不過在沒有確切訊息前,誰也不敢肯定。如今楊節度說起此事,恐怕是真的。
楊璉點點頭,高聲道:“諸位鄉親放心,淮北群盜雖然厲害,但我並不放在心上,他們若是敢來,一定把他們抓住,統統殺頭!”
楊璉說的兇狠,卻和這些農夫的心意,當即有人高聲附和,甚至有人高聲道:“楊節度,我等願意從軍,保家衛國,還望楊節度收納!”
一人想要從軍,七八人立刻也表示要從軍,甚至兩個長滿了白髮的老人也想要從軍。
楊璉笑了起來,其實他一直都有建立新軍的想法,一來是劉彥貞在海楚兩州的時候,為了貪墨軍餉,士兵多有虛報,一隊士兵十人,實際只有七八人甚至更少,而且這些士兵戰鬥力不佳,不少士兵更是年邁,根本不足以保家衛國。
二來嘛,自然是楊璉的私心,他之所以要出鎮海楚兩州,是想要建立自己的勢力和根基,若是新建新軍,這忠誠度自然要高很多,很有可能成為自己的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