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暉從一名小兵發家,後晉時期做到密州刺史一職,掌控一地生死,地位並不亞於如今的劉彥貞。不過,契丹人南下,皇甫暉深恐受到牽連,打算率兵南下,投奔大唐,半路糧食不足,加上契丹人來襲,士兵紛紛逃走。皇甫暉一時無奈,只得落草為寇。後來漢國建立,皇甫暉進退兩難,徐州又被符彥卿掌控,只得繼續待在山中。

皇甫暉人馬不少,但多半都是婦孺,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局面。隨著黃河氾濫,皇甫暉也遭了秧,不得不率領眾人南下,抵達楚州之後,由於缺糧,不得不在楚州停下。

楊璉放糧,給了皇甫暉一線生機。只是楚州城不開城門,讓他無計可施。昨日發生的事情,皇甫暉十分清楚,這是淮北群盜中不軌之徒的詭計,他們的目的,是想要攻下楚州,奪取更多的糧食。

皇甫暉為何要告訴楊璉這麼多事情,是因為他有投奔大唐之心。他希望藉著這一次的事件,為大唐效力。

楊璉匆匆看完了書信,問道:“送信的人可在?”

“已經將他帶來了,就在城下。”林仁肇說道。

楊璉示意帶此人上來,不一刻,一個精瘦漢子匆匆走了上來,看見楊璉正打量著自己,不覺有些躊躇。

林仁肇道:“這位便是順天節度使。”

“皇甫繼勳見過節度使!”來人表明了身份。

“哦?皇甫刺史是你什麼人?”楊璉表明了態度,即使皇甫暉的密州刺史這一官職,是後晉所封,與大唐沒有絲毫關係。

皇甫繼勳忙道:“正是家父。”

楊璉點點頭,一展書信,道:“皇甫刺史的書信,本將已經看了。那些個淮北群盜,究竟有多少人?”

皇甫繼勳道:“有五百多人,他們控制了不少百姓。”

“五百多人,數量也不少了。”楊璉說道。這五百人想要奪取偌大的楚州城,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他們才會煽動百姓,打算劫一票就走。

皇甫繼勳拱拱手,道:“正是人數不少,父親雖然也有人,但人數卻沒有他們多,而且這些人對父親很是警惕,並不容易靠近。”

楊璉負手踱步,想了想,道:“這些人臨時元件起來,應該也有不少矛盾。本將想知道,他們究竟是多少個寨子臨時拼湊起來的?”

皇甫繼勳顯然比較瞭解,幾乎沒有猶豫,道:“有八個寨子。”

“八個寨子,也就意味著,他們至少有八個管事的人。”楊璉心中沉吟著,想了想,道:“那個戴禮究竟是什麼人?”

“此人也是一個寨子的頭,據說此人讀過幾年書,頗有幾分智謀,淮北群盜中,他的實力雖然比較弱,但依靠頭腦,依然能在淮北生存下來。”皇甫繼勳說道。

楊璉暗暗點頭,這個戴禮看來不光讀過書,膽識也是不凡。這樣人的,倒讓楊璉動了幾分收為己用的心思。想了想,問道:“想來皇甫刺史都知道,這些人住在什麼地方。”

皇甫繼勳點點頭,道:“清楚是清楚的,只不過他們都十分警惕,想要捉他們並不容易。”

楊璉有些詫異地看了皇甫繼勳一眼,他只是這麼問了一句,皇甫繼勳就猜了個八九不離十,看來他倒是有幾分聰明。擒賊先擒王,楊璉認為,還是先要將領頭的人抓起來,揭穿他們的身份,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此事。原本楊璉不知道究竟有哪些人是心懷不軌之徒,如今有了皇甫暉的幫助,勝算就多了幾分。

楊璉之所以相信皇甫暉,是因為他曾經上書,表示願意投靠大唐,並派人送來了禮物。當時楊璉還與齊王李景遂商談過此事。雖然都覺得皇甫暉投靠是好事,可是,皇甫暉的所在,離楚州有五十多里。楊璉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了皇甫暉而與大漢交惡,這顯然不符合大唐的利益。所以,當時齊王李景遂採取的是拖,一方面派人聯絡皇甫暉,表示願意收納他,但另一方面,大唐方面始終沒有動靜,皇甫暉派人來了,便說事情正在籌備,就這樣到了今日。

綜合各方面的資訊,所以楊璉選擇相信皇甫暉。

皇甫繼勳見楊璉陷入了沉默,也就沒有說話。足足過了半刻鐘,楊璉這才回過神來,他決定搏一搏,而這個關鍵,就在皇甫暉的身上。

楊璉立刻告訴皇甫繼勳,今夜就是偷襲淮北群盜的最佳時機,皇甫繼勳見楊璉心意已決,只得點頭答應,楊璉好言說了一番,又定了時間,皇甫繼勳這才匆匆而去。

楊璉隨著走到女牆邊上,大聲告訴百姓,明日午時,會給他們一個交代,說完,立刻走下城牆,不再去理百姓。同時吩咐劉正,百姓若有異動,隨時來報。

劉正點頭稱是,等他忙完,回頭一看,城外的百姓居然就散開了,讓他不明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楊節度,既然今夜要偷襲,就讓我代你出戰。”林仁肇說道。

“此事事關重大,今夜我親自率領兄弟們,務必要一戰將所有的淮北群盜抓獲。”楊璉說道,拳頭也握緊了,勝敗在此一舉。

林仁肇勸慰道:“楊節度,正是此事重大,還請楊節度坐鎮指揮,我來處理,一定將所有人都抓獲。”

楊璉哈哈一笑,道:“你我都是兄弟,就不必這般客套。淮北群盜駐地必然是分散的,你我可分兵而行,迅速將他們抓獲。不然,若是有人逃走,恐怕後果會很糟糕。”

林仁肇點點頭,他也知道此事的重要。

楊璉拍了拍他的肩頭,道:“傳令下去,今夜兄弟們飽餐一頓,三更時分,準時出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