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之所以答應的如此爽快,是因為楊璉在海楚兩州的確辦了一些實事,此外,便是簡在帝心,楊璉遇襲,讓李璟十分憤怒。北方邊境的安定,關係著大唐的賦稅,所以李璟才會答應楊璉的要求。

李璟回到書房,親筆寫了一封書信,交代了一番楊璉,把密旨封好之後,遞給李景遂,讓他儘快送到楚州去。李景遂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召見朱琦,讓他速速趕回楚州。

朱琦領命,收了書信,換上李景遂為他準備的新馬,朝著楚州奔去。

潤州,李弘冀完全掌控了這裡,畢竟燕王的身份值得很多人投效。這段日子,李弘冀整改了軍隊,補足了缺額,****操練,打造出一支強兵,只是可惜,日前大唐沒有戰事,不能讓李弘冀一展身手。

李弘冀這一日閒來無事,便在江邊遊玩,這時,十幾艘船隻從廣陵那邊繞了過來,看船隻的模樣,應該是商船。李弘冀抬起馬鞭,指著前方,吩咐親兵去看一看,這些商船,是從哪裡來的?

親兵去了之後,很快帶來了一個人,此人一副商人打扮,年紀不大,約莫三十來歲的模樣。

“還不見過燕王?”親兵一瞪眼。

那人忙拱拱手,道:“草民費硯見過燕王。”

“費硯?聽你口音,不是江南人氏。”李弘冀問道。

費硯忙陪著笑,道:“啟稟燕王,草民是巴蜀人氏,來江南是經商的。”

“哦?你都販賣些什麼?”李弘冀問道。

費硯道:“主要是糧食。”

李弘冀眼睛一亮,江南是魚米之鄉,自然不缺糧,雖然說今年遭受了水災,但損失還能接受。反而北方的海楚兩州,損失極大,這些船隻是從廣陵方向而來,莫非是去海楚兩州販賣糧食的?

李弘冀懷著深意,問道:“這麼說來,你豈不是從海楚兩州而來?”

費硯一愣,道:“燕王何以得知?”

李弘冀笑了笑,仔細盤問起來,很快就瞭解費硯這一行的目的,楊璉在海楚兩州,大肆收購糧食。如果是前幾個月,李弘冀還找不到理由,畢竟那時候海楚兩州災情十分嚴重,而如今,海楚兩州的百姓已經安定下來,這讓李弘冀認為,楊璉有囤積糧草的企圖。囤積糧草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答案太容易了,那就是造反。

當李弘冀知道費硯回去之後,還要運輸糧食到楚州,李弘冀更加確定,楊璉有不軌企圖,楊璉十之八九,肯定是要造反。不過,李弘冀沒有打草驚蛇,他讓費硯繼續運輸糧食,只不過,當他再度經過潤州的時候,必須要留下糧食的數目。

費硯不知道李弘冀究竟要做什麼,也就點著頭答應了。看著費硯匆匆離去,李弘冀握緊了拳頭,他知道,要扳倒楊璉,不能只靠這一件事情,他要收集更多的資訊,一舉擊敗楊璉。

朱琦一路緊趕慢趕,用了將近八天的時間,才趕到楚州,兩條大腿已經磨得血肉模糊,行動不便。接到聖旨的楊璉自然是大喜過望,讓朱琦下去休息之後,立刻召見了陳鐵。讓他挑選精兵一千,隨時待命。

大唐天子已經同意,接下來就要看符彥卿那邊,能夠說服劉承祐了。為了一舉成功,楊璉寫了一封信給劉承祐,算算時間,劉承祐應該收到了。

漢國的事情,楊璉只能是盡力,在等待訊息的日子裡,楊璉吩咐下去的事情,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在各位木匠、鐵匠的努力下,已經制作了曲轅犁五百多架,雖然還是不足,但總比沒有的強。

而且楊璉以村子為單位,組織百姓進行耕種,不再是一家一戶獨自耕種。農夫們集中耕種,提高了效率,耕牛也得到最好的利用,大批的田地被開發,楊璉走在田間,泥土已經被翻新,不再是大塊大塊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