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賑災(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點人還不夠。”楊璉搖頭。
劉彥貞道:“可從軍中徵用士兵。”
“這個主意非常好,另外,本將想讓劉正協助本將處理事情,劉刺史你看如何?”楊璉同樣也在表達善意。
“多謝楊將軍!”劉彥貞大喜,忙拱拱手感謝。
有了這一百多人小吏、衙役的幫忙,再加上楊璉從軍中挑選了一部分士兵,事情就變得好辦了許多。城外災民群龍無首,只得接受楊璉的安排,皇甫暉那邊,又非常配合地做出了表率,有糧食吃,災民們都歡天喜地,對楊璉感恩戴德。這個時候,楊璉自然不會將功勞往李璟身上套,而是笑納了。這些災民,將是楊璉的中堅力量。
楊璉以工代賑,白日裡,男人都組織去幹活,清理淮河的淤泥,疏通水道,以免黃河在此氾濫。不過,從漢國傳來的訊息,漢國皇帝劉承祐也在積極組織百姓疏通水道,想來楚州這邊,應該不會再有事情。
不過疏通水道也是必然的,只有水退了,才能恢復楚州的生產,楊璉需要儘快將楚州的事情處理了,才能趕往海州,繼續賑濟災民。
疏通水道的同時,楊璉派人修建木屋,讓百姓住進屋子,這樣一來,百姓原本的構架就被打散,而不是以原本的村莊為單位。雖說一開始受到一些人的抵制,但面對強硬的楊璉,此時百姓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生存,反抗無果之後,百姓也就接受了現實。
楚州重建的事情在有條不紊進行的同時,楊璉派林仁肇帶著糧食,趕去海州賑災。由於有了楚州的經驗,海州的事情進行的非常順利。
楊璉在忙碌中,與皇甫暉見了一面,兩人商談許久,楊璉修書一封,讓皇甫暉拿去見齊王。皇甫暉便搭著費硯的船隻,南下金陵。劉彥貞也正是卸任,去金陵述職。劉正則留在楚州,擔任校尉一職。楊璉許諾,若是立下戰功,自然會大力提拔。
時間迅速過去,轉眼過去了一個半月,天氣漸涼,幸好屋子都修建完畢,百姓不用在帳篷裡受凍。
楚州的建設如火如荼,海州那邊也是如此,事情雖然進展的頗為順利,但糧食的消耗極大,楊璉從金陵帶來的五十萬石糧食已經所剩無幾。楚州雖說有官倉,但不到萬不得已,楊璉不會動用,不然會受到政敵的攻擊,例如李弘冀、孫晟等人,都在尋找楊璉的破綻,伺機進攻,打垮楊璉。
這段時日十分忙碌,楊璉感覺沒有休息好,這一日,在院子裡睡著,符金盞讓小人做了燕窩,提過來給楊璉補身子。見楊璉睡著,符金盞猶豫了片刻,便在一旁等待。
楊璉足足睡了兩個時辰,這才醒來,發現天色已經暗了,不由苦笑著搖頭,看來這段時日,的確是太過於辛苦了,不過勞累是值得的,所有百姓沒有餓死一個人,土地的劃分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說起來,楊璉要感謝劉彥貞,正是他的圈地,使得普通百姓丟失了土地,這樣一來,楊璉便有足夠的土地分給百姓。雖然楚州的地主掌握著相當多的土地,但楊璉根本沒有動他們的心思,畢竟這不明智。
楊璉醒過來,看見符金盞在一旁,便笑了笑,道:“你什麼時候來的,也不叫醒我。”
“也沒有什麼事情,見你睡得熟,也就不忍心了。”符金盞笑了笑,開啟食盒,伸手摸了摸,燕窩還是熱的,便為楊璉盛了一碗。
“燕窩?”楊璉看了一眼,笑道。
符金盞點點頭,道:“這段時日你也忙壞了,補補身子。”
“你也喝一些。”楊璉說著,將碗推到符金盞跟前。自己麻利地盛了一碗。
符金盞搖搖頭,心中有些許甜蜜。
楊璉喝了一碗,笑道:“味道不錯。”見符金盞沒有喝,便道:“你怎麼不喝?”
符金盞抿著嘴,嘆息了一聲,道:“楊公子,這燕窩雖然好喝,我卻有些喝不下。”
“為何?”楊璉說出這句話,突然反應過來,道:“傅姑娘,你是說徐州那邊?”
“徐州那邊缺糧已經十分嚴重,漢國天子又沒有糧食可以撥付,徐州的情況當真是十分艱難。”符金盞說道。
楊璉點點頭,這一次的水災十分嚴重,而漢國剛建立不久,國家百廢待興,根本沒有大唐這般的經濟實力,遭災區的百姓紛紛逃走,不少百姓得知大唐海楚兩州願意接納災民,便紛紛趕來。
楊璉從林仁肇的書信裡,也能看出端倪,也正是如此,五十萬石的糧食短短一個多月,便消耗殆盡。想到糧食,楊璉放下碗筷,微微嘆息了一聲。
符金盞搖搖頭,道:“徐州那邊雖說缺糧,但父親還能勉強支撐,只是死的人一日多過一日。但妾身更擔心的,是妹妹。”
楊璉眉毛一擰,當初符茗頂替符金盞嫁給李守貞之子李崇訓,對楊璉來說,也算有恩。楊璉見符金盞如此說著,忽然想起一事,脫口而出,問道:“傅姑娘,那李守貞莫非造反了嗎?”
這話一出,符金盞臉色微微一變,道:“你、你怎麼知道?”
楊璉聽了,心中更加肯定,不由搖搖頭,道:“想不到李守貞果然造反了。”
符金盞詫異地看了楊璉一眼,不知道他為何這般肯定?但有不好問,只得搖搖頭,道:“說起來,李守貞造反,居然與符茗有些關係。”
“哦?有什麼關係?”楊璉問道。
符金盞左右看了一眼,道:“這是父親密報,說是李守貞造反之前,有一個和尚到了河中,無意中看見符茗,說她有帝后之姿,李守貞知道了此事,這才動了造反的心思。他造反之前,曾經派人暗中通知父親,想來父親是這樣的知道的。”
楊璉摸著下巴,頓時覺得有的東西,還是躲不掉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