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目的都不簡單(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璉聽符金盞把她掌握的事情說了,不由點點頭。楊璉知道李守貞必然會造反,只是不知道何時。既然他派人聯絡了符彥卿,想必這時間,就在近期內。
李守貞與符彥卿的交往,就在這一兩個月內,考慮到時間的滯後性,李守貞很有可能已經造反。李守貞佔據河中,關中有趙思綰、王景崇等人,其中趙思綰為永興節度使,掌控潼關,若是能堅守潼關,這一戰必然是耗時日久。
北方戰亂,有利有弊,楊璉擔心的是,那郭威恐怕會掌握兵權。在楊璉的影響下,漢帝劉承祐對郭威有些微不滿,如今在大漢朝廷內,掌握權力的,是蘇逢吉、史弘肇等人,蘇逢吉主要是政務,而史弘肇掌握兵權。
郭威依舊在鄴都,乃是一地節度使,只要劉承祐不重用郭威,不激怒郭威,郭威應當不會造反。楊璉與符金盞聊了幾句,便匆匆回到書房,修書一封,再度告誡劉承祐,郭威此人不可重用,不可激怒。
河中的叛亂雖然是在預料之中,但楊璉不想漢國順利平定叛亂,想了想,叫過陳鐵,叮囑了一番,讓他派兩個兄弟,去河中打探訊息。
隨著天氣的變涼,楚州的糧食也捉襟見肘,令楊璉有些擔憂,費硯一個月前已經離開,趕往巴蜀籌集糧食,算算時間,應該早就到了巴蜀,也不知道費雲山那邊,糧食準備的怎樣了。
戴禮,不,應該是盧多遜,已經選擇了投靠楊璉。盧多遜本來是河內人,徐州探親之時,被強盜所擄走,山寨之主見盧多遜是個書生,便留下他的性命,讓他管理人事。透過盧多遜的介紹,楊璉這才明白,那尹宇並不是真正的山寨之主。尹宇奉命南下,是為了試探楚州,想要奪取糧食,以滿足山寨的需要。
不過盧多遜知道的事情也不多,山寨表面上是尹宇在處理事情,真正的大當家他沒有見過,只是透過尹宇的隻言片語,猜到一些。楊璉見盧多遜的確知道不多,也就沒有詳查。
見盧多遜飽讀詩書,便邀請他留下。盧多遜思考了一番之後,決定留在楚州,楊璉讓他幫忙處理政務,倒也井井有條,讓楊璉省了許多麻煩。
楊璉這些日子,常常外出巡視,有時候還親自做事,與百姓打成一片。在楚州定居下來的百姓,沒有不認識楊璉的。感於楊璉恩德,據說不少百姓家中,請人雕刻了楊璉的木像,時常拜祭。楊璉知道此事,只是搖搖頭,並不發表意見。倒是陳鐵覺得這樣不妥,想要制止,被楊璉擋住了。
百姓畢竟沒有惡意,就像拜佛一樣的心思,如果制止了,反而有些不妥。符金盞倒是覺得,如此一來,百姓倒是念著楊璉的恩德,恐怕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楊璉,而沒有其他人了。
倒是楊璉擔心糧食的事情,幾乎每日都要詢問盧多遜,有沒有費硯的訊息。天子李璟給的五十萬石糧食已經吃光,餘下的,靠的是楊璉從江南購買的糧食,但隨著楊璉的大肆購買,運糧北上,江南的糧價上漲,而且有極為敏感的商人,捕捉到發財的機會,紛紛運糧北上。只是他們開出的價格,讓楊璉無法接受。
價格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楊璉的錢財已經幾乎耗盡。楚州雖然也有金庫,但楊璉拿了劉彥貞的土地,總不能做的太過分,以免引起劉彥貞的強烈不滿,屆時真的魚死網破,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楊璉允許劉彥貞拿走了一部分的金錢作為交換。
十月初,楊璉得到訊息,那李守貞果然造反,趙思綰、王景崇等人也起兵響應,而且據說佔據了巴蜀的大蜀國,也蠢蠢欲動,有出兵的想法。關中打的如火如荼,這是符合楊璉利益的。不過符金盞頗為擔心,這事情恐怕會牽連父親。
不過很顯然,武寧節度使符彥卿雖然只是武人,但能長期屹立不倒也不是平凡之輩,他依舊在徐州,想來是關中戰亂,劉承祐也不敢四處樹敵,逼反符彥卿。
就在糧食即將告誡之際,費硯率領著一支十五艘商船組成的商隊,抵達了楚州,這批糧食對於楚州來說,真的是救命的糧食,楊璉立刻組織人發放糧食,同時又讓陳鐵準備一批糧食,送往海州,林仁肇那邊肯定也缺糧了,而且缺糧的情況比起楚州來說,應該要嚴重一些。
看著一袋袋的糧食從商船上運下,楊璉鬆了一口氣,朝著費硯拱拱手,道:“這一次楚州百姓得救,都是費公子的功勞。”
費硯笑了笑,道:“楊節度言重了,小人臨行前,主人千叮萬囑,這批糧食一定要送到楊節度的手上,如今幸不辱命,小人也就放了心。”
“代本將多謝費公子!”楊璉笑了笑。
費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想了想,朝著楊璉拱拱手,道:“楊節度,借一步說話。”
楊璉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什麼事情搞得如此神秘?但承了費雲山的人情,這個面子還是要給的。便點點頭,兩人就在碼頭邊上的僻靜之處,說起事情來。
費硯拱拱手,道:“楊節度,實不相瞞,我家公子並不是尋常人。”
“嗯!”楊璉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費硯一見,便知道這事兒多了幾分把握,便仔細將事情緣由一一說了。
楊璉聽了,不由眉毛一擰,雖說早就覺得費雲山不同一般商人,但楊璉想不到,這個費雲山居然還是皇親國戚。費雲山的姐姐,便是大蜀國天子孟昶最為寵愛的妃子,花蕊夫人。
費雲山表面上是來金陵做生意,實際上是來探查訊息。早在半年前,李守貞就有了反心,他派人進入蜀國,與蜀國天子孟昶聯絡,請求蜀國出兵,若是滅了漢國,那李守貞願意學石敬瑭,做兒皇帝,同時將關中一帶,割給大蜀國。
孟昶一聽,頓時動了心,可是中原朝廷歷來是天下正朔,實力強勁。孟昶之父孟知祥便是後唐的臣子,從心裡上,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處於對中原朝廷的畏懼,孟昶雖然動心,卻有些害怕。
孟昶的這種心思被大臣知道,便有人進言,說漢國國土廣闊,不是大蜀國一國能滅的,如果能聯合大唐,再有李守貞等人的相助,一東一西,必然能讓大漢腹背受敵,如果大蜀能佔據關中,那麼統一天下的程序,就更邁進一步。
與大唐聯絡的重任便到了費雲山的頭上,而楊璉與大唐皇太弟李景遂關係頗好,所以費雲山將寶全部壓在了楊璉身上。這些糧食,費硯表示可以不要分文,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楊璉出兵,攻打漢國的徐州、宿州等地,以牽制漢國的兵力。這樣一來,漢國投入到關中的兵力必然會大大減少,也就增加了蜀國與李守貞等人取勝的可能性。
費硯的要求一提出來,楊璉陷入了沉思。與漢國的關係楊璉不可能破壞,不然不符合楊璉的利益,如今的他,需要一個相對和平的時間,讓他安置流民,恢復生產,積蓄實力。可是,已經陷入了糧荒的他,又很需要這批糧食。
這是一個兩難的境地,無論如何選擇,都有利有弊。楊璉找了一個藉口,說要思考一番,便離開了。
費硯倒也不急,放佛吃定了楊璉一般。不過他告訴楊璉,想要取得更多的糧食,就要看這一次楊璉如何選擇了。就算這批糧食楊璉不給錢帛,費硯也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