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安撫(第1/2頁)
章節報錯
戴禮又匆匆坐著竹籃走了下去,步伐匆忙,劉彥貞看著他匆匆離去的背影,有些擔憂。
楊璉指著戴禮的背影,道:“這個人,絕對不是百姓的首領。”
“何以見得?”劉正皺了皺眉,他對楊璉的敵意並沒有消減,總覺得楊璉這一行是來害他,總想除之而後快。
楊璉看了劉彥貞一眼,沒有回答劉正,卻問劉彥貞,道:“劉刺史,這樣安排,你認為如何?”
劉彥貞拱拱手,道:“這些難民,多半來自於漢國,本將總是覺得不妥。白白拿出糧食養他們,恐怕日後他們反出楚州,反而壞了大事。”
楊璉負手而立,看著城外,對於劉彥貞的話並不反駁,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劉彥貞是個固執的人,同樣,楊璉也是固執的人,所以他沒有說服劉彥貞的打算。再說海楚兩州,以後將會是楊璉的根基,與劉彥貞毫無關係,自然不需要他的認同。
戴禮到了城外,與幾人說著話,趁著這段時間,楊璉也在思考著,他估摸算了算,城外的百姓起碼有上千人,而那些沒有來的百姓就更多了。這段時間裡,城外的百姓依舊在哭泣著,聲勢震天。
楊璉特別關注戴禮,不過人海茫茫,想要在這麼多人裡找出戴禮的蹤跡,顯然十分困難。楊璉沉吟片刻,道:“這個戴禮,應該不是帶頭人。在他身後,有著很多人,能不能說服百姓,還要看幕後主使者。”
劉正不免奇怪地問道:“楊節度,為什麼戴禮不是帶頭人?”
楊璉笑了笑,道:“若你是帶頭人,你敢輕易犯險,一個人獨闖龍潭虎穴?”
劉正搖搖頭,十分堅決地道:“這豈不是送死?”
“不錯,既然是送死,這個戴禮就沒有這樣的必要,畢竟命是自己的,他敢來,必然是奉命行事。”楊璉說道,繼續尋找著戴禮的身影。
劉彥貞眼睛眯成一條縫,仔細地打量了一番楊璉,劉彥貞年老成精,自然認為楊璉說的有道理,那戴禮說話也算不卑不亢,但一看就是沒有主見之人,不可能是村長,更不可能是這群百姓的帶頭人。
劉彥貞正是因為看出來了,所以才有些擔憂,因此說出那番話來,楊璉雖然沒有反對,但此時同樣認為,戴禮不是帶頭人,足以證明楊璉還是有些眼光的。
劉正聽懂了,不免點點頭,有些緊張地問道:“楊節度,既然是如此,該要怎麼做?”
“靜觀其變。”楊璉簡單地回答了四個字。
一行人足足等了小半個時辰,城外一陣喧鬧,戴禮從人群裡鑽了出來,直奔城牆下,連連揮手。
“吊他上來。”楊璉說道。
城牆上計程車兵放下吊籃,很快將戴禮吊了上來。
“大人,戴禮有禮了。”戴禮上了城牆,立刻奔到楊璉身前施禮。
楊璉擺擺手,道:“好了,你們商量出來的結果是什麼?”
“大人仁慈,我聯絡了各寨的寨主,他們都感恩大人的慈悲,願意聽從大人調遣。”戴禮說道。
“很好,既然如此,響午時分,爾等後退,離城池五百步,各寨派出精壯漢子十名,前來搬運賑糧!記著,領取賑糧的時候,帶著百姓的名冊,從明日開始,就要按照名冊的人數發放糧食。”楊璉吩咐。
戴禮先是一愣,旋即點點頭,道:“大人吩咐,小人一定完成。”
“好,你這就去安排吧。”楊璉說道。
戴禮下了城牆,楊璉衝著劉彥貞施禮,道:“劉刺史,發放賑糧一事,所需的人手還望劉刺史派人支援。”
“這個是自然,本將挑選精壯漢子五百人,供楊節度差遣。”劉彥貞說道。
楊璉大笑,道:“有劉刺史的五百人相助,事情就好辦多了。不過,響午時分的放糧,依然馬虎不得,城牆上計程車兵依然要嚴加防範,城外百姓不在五百步外,決不能開啟城門。”
劉彥貞拱拱手,道:“楊節度考慮周全,劉某不及。”
“如今還有兩個時辰,有勞了!務必趕在響午十分放糧。”楊璉說道。
劉彥貞點點頭,立刻讓劉正去軍中調集五百人,趕往碼頭。楊璉、林仁肇、劉彥貞等人也朝著碼頭趕去。
如今的碼頭可謂死氣沉沉,全然沒有平時的繁忙景象,不過也真是如此,楊璉一行的十幾艘商船才能停泊在此地,突然出現的商船令不少百姓紛紛圍觀,不知道這些商船所為何來?
楊璉、劉彥貞、林仁肇一行人趕來碼頭,百姓受驚,紛紛躲開。楊璉吩咐下去,讓人先搬出五千石糧食,賑濟災民。士兵們迅速忙碌起來。
圍觀的百姓聽見楊璉的話,頓時有膽子大的,靠近楊璉,“噗通”一聲跪在地上,哭著道:“大人賑災而來,小人一家已經食不果腹,還望大人施恩,救我一家老小,小人感恩不盡,來世做牛做馬,報恩大人。”
“你不要命了,也不看看他身邊是何人!”有人認出了劉彥貞,頓時驚得頭髮乍起。
那人抬頭看了一眼劉彥貞,頓時驚得站了起來,劉彥貞是何許人也,在這楚州城,殘暴、貪婪,小小百姓哪敢惹他?心中當即後悔不已,但這時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