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提頭來見(第3/3頁)
章節報錯
只待仙源縣社會改革初步完成,法部就會組織對孔氏進行清算。
而王黼地位雖崇,家族勢力卻遠不及孔氏,真要投降了反而容易處置。
但其人貴為趙宋王朝的太傅楚國公,一旦投降大同,可能會帶動眾多趙宋官員爭相效仿,卻不是徐澤想看到的。
綜合以上問題,徐澤確定的討宋之戰第一階段作戰目標,便是暫時避開一直準備投降的開封府留守王黼,先拿下京東西路,再向西步步推進。
以此步步蠶食之態,迫使趙宋朝廷在救亡圖存的巨大壓力下做出改變。
要麼變得更加反動,變本加厲地壓榨底層百姓;要麼學習大同帝國,向掌握更多社會資源的上戶開刀,以獲取更多的戰爭潛力。
無論趙宋朝廷選擇哪種形式的救亡圖存,都是徐澤樂見其成的結果,都能讓日後歸於大同治下的百姓更深刻地感受到新朝的美好。
同宋兩軍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只要大同不接連犯重大戰略性錯誤,任趙宋如何掙扎,最終都改變不了坐等滅國的命運。
不說戰略上的全面被動和軍事技術上的代差,僅戰術層面,同軍這些年持續南征北戰鍛煉出的大批優秀軍事人才,就是趙宋王朝羨慕不來的寶貴財富。
戰部在戰前制定的作戰方案,是以第四、第五兩個軍合力拿下京東西路。
第四軍先出開德府直取濮州,然後繼續南下攻下興仁府;
第五軍則出沂州拿下淮陽軍,再經徐州北上。
兩軍會師於南京應天府,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後,再耐心收拾抗同意志最為堅定的濟州之敵。
北線大戰發起後,第五軍前鋒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便輕易越過鄄城邊境線。
率隊的師正解珍敏銳意識到濮州可能不會有大戰,當即派人將這一軍情彙報給了在開德府靠前指揮的軍正牛皋。
牛皋很快就認可瞭解珍的判斷,其人一面派人向後方巡視的皇帝彙報這一情況,一面果斷派出岳飛統四個營的騎兵快速穿插以擴大戰果。
其人給岳飛的任務是經濮州西南面的臨濮縣南下,突入興仁府,攪亂敵軍的部署,為隨後趕到的步軍創造戰機。
牛皋知道岳飛善於把握戰機,並沒有限制死其任務,又給了後者臨機決斷之權。
等岳飛追上半道的解珍部時,情況已經再次發生了變化。
得知同軍攻入濮州,鄄城投降後,範縣、雷澤、臨濮三縣也跟著投了降,雷澤守軍還主動提供了濟州方面最新的軍事情報。
岳飛認為本部是騎兵,沒有攜帶重武器,即使馬上突入到防守嚴密的興仁府,也很難攻城,反倒是兵力空虛的濟州大有可為。
解珍支援其人的想法,卻沒有放棄既定進攻計劃。
兩部剛剛會師,便又分開。
解珍率步兵接管臨濮,並繼續向南攻入興仁府南華縣。
岳飛則率騎兵經雷澤東進濟州,其部剛進鄆城境內,前鋒耶律九斤便遇到了一隊正在搶奪百姓家中財物的匪軍。
同軍軍紀嚴格,對禍害百姓者從來都是從重從速處理,而岳飛部尤甚。
耶律九斤雖是契丹人,卻深受岳飛影響,當即抓住了這隊禍害百姓的匪軍,並從領頭者嘴中得知鄆城晁蓋已反的訊息。
晁蓋自知力薄,害怕官兵前來鎮壓,造反後就一面大肆裹挾周邊百姓為伍,一面派人前往濮州,告知同濟州百姓急盼王師入境。
這隊人馬正是晁蓋派出迎接同軍使者,帶隊小頭目段景住途中見到一上戶人家有馬,尋思著見王師總得有點排面,遂前去以迎大同王師的名義徵用。
結果,自然是遭到嚴辭拒絕,於是便有了耶律九斤等人之前見到的一幕。
衝突中共有三人受傷,一人死亡,死者正是拒絕獻馬的上戶家主。
隨即趕到的岳飛得知了此事的詳細情況,當即命人砍了段景住,並安排耶律九斤快馬將其人的頭顱送到蔡合鎮給晁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