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諸國匍匐大同前(第3/4頁)
章節報錯
只要王楷老實聽話不搞事,就不會有性命之憂愁。
由是,徐澤果斷拒絕了其人的入燕請求,又賞賜了一件宸妃王嶼(即高麗福寧宮主,王楷的姑姑)親自織的衣袍以安其心。
隨使者一併返回高麗的還有大同的傳旨使者。
正乾皇帝昭告高麗臣民:大同下一科考試正式面向全體高麗士子開放。
從今往後,同、麗文教一體,高麗所有考試皆遵照大同慣例。
高麗文教雖然要遠遠強過金國,但與同、宋相比又有很大差距,同卷同考很有可能意味著後發的高麗半島出不了人才。
這一點其實不構成問題,大同已經實行分路劃分科考錄取比例的辦法。
各地士子考試時只需要跟本地士子比,當官了才要跟全國的精英比。
高麗註定要滅亡,能不能出仕大同,徹底融入宗主國治理體系,光大門楣,就靠士子們自己的努力了。
相對於高麗國上下脫節的不同反應,夏國上下則瀰漫著大禍降臨的恐懼氣息。
前年底,趁著大同帝國討伐趙宋造成的天下混亂,夏國主李乾順毅然決定出兵陝西,拿下了西安州、懷德軍等地。
正乾皇帝行堂堂之師,出兵討宋之前,就釋出了《討宋檄文》。
夏國作為與同、宋都接壤的大同藩屬國,自然也收到了徐澤特意派人送來的《討宋檄文》,李乾順實際非常清楚渾水摸魚會觸怒正乾皇帝。
但諸國之中,唯有夏國最為艱難。
宋、夏拉鋸多年,夏國在戰術上並沒有輸的太難看,可國小民疲的現實困難無法與大國持久相爭。
夏國接連失去橫山沿線戰略要地後,已經很難在繼續維持了。
大同已經滅掉遼國,取得了天德、雲內、河西等地,又拿下了河東,等其再滅掉大宋,夏國將再無伸展空間,只能坐等亡國了。
另一方面,大宋這樣體量的大國就算要亡,正常情況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敵人吃乾淨,再怎麼著也能拖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
而這段時間就是夏國唯一的機會!
李乾順知道夏國的斤兩,不敢採取更合理的聯宋抗同策略,就只能渾水摸魚奪取一些大宋邊境的領土以擴充夏國實力。
其人非常謹慎,無論西安州,還是懷德軍,都是歷史上曾數次在宋、夏兩國之間倒騰的土地,就算事後大同追究起來,夏國也有說法。
只是,大同僅僅幾個月時間就滅掉了壓著夏國打的大宋,又在其後與重生的宋國建立外交關係,還支援後者向夏國施加壓力,就太出乎李乾順的預料了。
而牛皋率軍攻下永興、鄜延、環慶三路後再次與宋軍停戰,轉而整頓兵馬,調整防務,更是令夏國君臣感受到大同帝國的極度不滿。
李乾順派來大同的賀正旦使團級別非常高,正使乃是夏國首臣濮王李仁忠,希望藉此舉表達本國對宗主國的忠心,以盡力消除誤會。
李仁忠此番來燕京,除了帶著大批禮物外,還帶著國主交待的兩項特殊使命:
其一,向宗主國彙報夏宋兩國的歷史積怨、領土變遷,並公開宋人挑撥同夏宗藩關係的罪行,以解釋其國協助大同滅宋的“義舉”。
其二,詢問世子近況,以“國主念子心切”為名,請求正乾皇帝放李仁愛回國。
正乾皇帝國務繁忙,並沒有單獨接見夏國賀正旦使。
諸國使者一同陛見天子的儀式極為隆重,李仁忠自不敢放肆。
其人只能在外使見儀之後,向大同外部尚書王四轉述此行的目的。
王尚書已提前與皇帝溝透過,很爽快就答應了李仁忠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