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諸國匍匐大同前(第2/4頁)
章節報錯
明眼人都知道,面對軍事上極為強勢的大同帝國,陝西剩餘的秦鳳、涇原、熙河遲早也會丟失。
在此之前,新宋若不是不能解決內部問題,就坐等滅國吧。
不過,亂世之中自有豪傑,新宋也有豪傑,殿中侍御史張浚便提出了統合蜀地和陝西力量反擊同軍的計劃。
這個計劃其實是對之前蜀糧養陝兵方案的補充完善,並不是太突兀。
小趙官家接受了張浚的建議,並加其人為同知樞密院事,出任川陝宣撫處置使。
表面看,掌川、陝宣撫之事並許便宜行事之權的川陝宣撫處置使置司權力極大,能夠調動的可戰強兵差不多佔新宋政權的三成,可見皇帝對張浚的信任有多深。
可實際上,從這個不倫不類的“宣撫處置使”之職就能看出來,趙構實際上並不是太看好其人的計劃。
如其說小趙官家託付國運於張浚,還不如說是“反正陝西遲早得丟”的死馬當活馬醫心態支配下,有了“試試也無妨”的大膽決定。
世間萬物有陰必有陽,新宋王朝建立時間還不到一年就瀰漫著腐朽不堪的味道之時,立國已經六年的大同帝國卻是一派欣欣向榮氣象。
對絕大部分大同臣民來說,正乾六年最大的喜訊毫無疑問是同軍滅掉了趙宋王朝。
但對正乾皇帝來說,歷時四年有餘的京津塘鐵路全線貫通卻是更大的喜事。
十二月十二日,工部尚書兼提舉鐵道局陳規親自主持了京津塘鐵道試運營儀式,並帶領一眾屬僚乘坐了試執行的列車。
考慮到天氣嚴寒及首次通車安全,列車的行進速度被嚴格控制。
但來回六百餘里的路程沒用到兩天時間就輕鬆跑完,遠遠甩掉了同向比賽的馬車,而乘車舒適性更是顛簸的後者沒法比。
如此“誇張”的速度立即引起了京城轟動,《大同旬報》為此專門出了一期號外,向世人鄭重宣告“大同速度”的到來。
春節前,金國、夏國、高麗、日本等國都按照慣例,提前派遣使者趕到燕京,與大同帝國共賀正旦佳節。
除了以往傳統外事活動外,徐澤特意安排外部官員陪同各國使者一同乘坐已經穩定執行的列車,體驗了一次朝發夕至的“大同速度”。
至於這一新生事物會不會如大同開國大典上的眾炮轟鳴一引起友邦的恐懼,則不在好客的正乾皇帝考慮之下。
實際上,隨著金國勢力被擠壓出燕雲,以及大宋王朝被輕易滅掉,華夏文明圈內諸國早就在強勢的大同帝國腳下瑟瑟發抖了。
反應最大的是高麗國主王楷。
高麗實際上已經被大同控制,王楷淪為了傀儡,平日裡連私下接見高麗臣子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與宗主國直接對話了。
真正執掌高麗國政的是宗主國派來的宰相王黼,就連賀正旦使的指派人選也需要經過王相公首肯,國主根本不敢置喙。
不過,王黼也要受監部、外部和吏部外派官員的監督,不敢做得太過分。
比如王楷想要親自撰寫正旦賀詞以示侍同忠心,其人就不敢阻攔。
王國主的正旦賀詞除了歌功頌德、祈福祝賀之語外,主要回顧了自己當年參加大同開國大典並受正乾皇帝冊封的難忘經歷。
並流露“只恨今生未能生在中華家”,希望能儘快再往燕京拜見大同天子。
其人顯然明白高麗的歷史即將終結,害怕自己會不明不白地死在別宮之中,才以此種形式表達自己的忠心——小王只想到燕京做個寓公。
即便放王楷來燕京拜見天子,也改變不了高麗滅亡的命運,但至少其人的生命安全能有保障。
歷經十年的反覆耕耘和殘酷的軍事打擊,大同帝國對高麗社會的改造還算順利。
可是,徹底消化一個擁有獨特文化和數百年曆史的國家哪有那麼容易?
事實上,大同帝國消化高麗半島的最大阻力並不是威望盡失的高麗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