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難得,龔旺和郝思文皆建議立即出兵搶城。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岳飛既要攻城,也要攻心,只是命騎兵做好準備,並不急著攻城。

但同軍就在城外,卻給了臨安軍民無窮的壓力和恐懼。

數萬軍民被這種恐懼所驅使,陸續趕至左掖門外,求見天子。

年初,同軍第一次圍攻臨安城,主戰的尚書右丞李綱被罷,太學生陳東等人為了救亡圖存,率數百太學生和百姓伏闕請願。

結果因為大宋朝廷反應遲鈍,導致事態不斷升級,最終釀成了百姓暴動殺死十餘名傳旨內侍的極端政治事件。

此事僅僅過來幾個月的時間,臨安軍民再一次伏闕請願。

這一次事態升級的速度更快,聲勢也更加浩大。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次軍民請願的目的卻不是為了救亡圖存,而是敦促腐朽的大宋王朝趕緊去死!

在“熱血義士”的帶動下,數萬軍民請願的聲浪直衝雲霄,也透過重重宮牆,直入大內之中的皇帝耳中。

時隔大半年,趙桓再次感受到了這種讓其心悸的恐怖力量。

其人生怕耽擱下去,出大事來,沒過多久就帶著部分大臣趕到左掖門城樓上,向百姓解釋自己已經下定決心,正在做相關準備,很快就要出城請降。

城下的軍民收到了趙桓對承諾,卻遲遲不願離去。

仍有一些人高呼不止,成心要趙桓現在就率百官出城向同軍投降。

護衛皇帝登城的侍衛親軍步軍指揮使蔣宣乃是熱血忠臣,其家族世代忠良,命運早已與大宋王朝緊密相連。

其人見亂民得寸進尺,一再冒犯天家威嚴,怒從心頭起,乃向皇帝建議,由自己帶兵護送著皇帝車駕,衝擊這些不知死活和上下尊卑的暴民。

還沒等被其人這個建議嚇得目瞪口呆的皇帝做出反應,隨蔣太尉前來護衛皇帝的數百名親軍便呼啦一聲大半做了作鳥獸散,僅剩下十幾個人還呆立一旁。

大宋亡國之相盡顯,不僅只知討賞要錢毫無廉恥之心的丘八們拋棄皇帝各自跑路,大部分朝廷官員眼見形勢不對,也混在人群中跑得無影無蹤。

一時間,城樓上只剩下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孫傅、戶部尚書梅執禮、兵部尚書呂好問三名文臣仍隨侍皇帝身旁,讓其人避免了還沒亡國就失去臣子的尷尬。

趙桓已經被這架勢嚇懵,蔣宣卻轉移目標,指著孫傅大罵:

“國事至此,就是因為宰相信任奸臣,不用忠臣直言所致,官家就算要投降,也請先誅了這等禍國殃民的國賊!”

大宋確實早就該亡了,但孫傅才做由兵部尚書改任尚書右丞兼同知樞密院事幾天時間,就背了這麼大一口鍋,如何忍得下這口氣?

其人當即對蔣宣還以顏色,呵斥其人小小武官也敢擅論國事。

後者早就豁出去了,哪裡會怕色厲內荏的孫相公,當即回罵過來。

左掖門城樓之下數萬軍民其情洶洶,城上大宋皇帝呆若木雞,文武大臣破口對罵,場面極度難看。

兵部尚書呂好問為人謙和,在朝臣中人員很好,趕緊出來打圓場。

“蔣指揮公而忘家,欲要冒重圍護衛天子以出,誠忠義也!然乘輿將駕,必甲乘無缺而後動,如何能在當前形勢下輕易冒險?”

蔣宣其實是被急於亡宋的城下軍民所激,寧願陪同皇帝戰死在這些亂民之中,以促成天子死社稷的豪言,也不願讓大宋以這種屈辱的方式終結。

但這些話肯定不能挑明瞭講,皇帝要是知道他的想法,第一個要殺的就是其人。

而且,現在護衛們也盡皆逃跑,便是想衝陣也沒有人供其驅使。

其人只能屈服,對呂尚書拜道:“尚書真知軍情。”

恰在此時,殿帥王宗濋率領千餘兵馬趕來護衛皇帝,趙桓稍稍恢復鎮定,再三向城下百姓保證立即出降,才得以走脫。

其人心累至極,回到宮內後,就立即著手出城投降事宜。

但之前被蔣宣罵了個狗血噴頭的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孫傅卻還在氣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