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泥馬渡江江江江江(第3/4頁)
章節報錯
皇帝被擒,朝廷都已經滅了,自己這些小嘍囉還有什麼好掙扎的?
趙構非常清楚這個時候若是退了,這支軍隊就廢了,以後便再難鼓起對敵的勇氣。
只有趁著己方有兵力多的優勢,擊敗了眼前這支僅有數百人的同軍,麾下這支人馬才能成為真正的敢戰之師。
有了既忠誠於自己,又敢戰能戰的隊伍,爭奪天下的大業才有可能成功。
可惜,對同百戰從無一勝的現實太殘酷累,早就擊垮了宋軍將士的對敵信心。
趙構欲要向前,將士們的雙腿卻不聽使喚地向後。
康王親兵眼見形勢不對,當即護衛著其人後退。
而緊隨其後的同軍則趁勢發起攻擊……
一日後,驚魂未定的趙構回到了汝陽縣,再次證明了宋軍的行軍規律——正常行軍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潰敗的速度
三日前,五千人由此地誓師出征。
三日後,再隨康王回到城中的,僅有千餘人。
昨日的戰鬥,因高世則及時率領殿後兵馬趕到,又有汝水和滌水阻隔,同軍追了一陣就放棄了,蔡州兵馬的損失其實並不大。
只要等上幾天,肯定能收攏更多的人馬。
但經此一戰後,趙構深感統兵打仗的無力,已經沒有繼續守下去的底氣。
更重要的是大宋滅亡的訊息已經傳開,城中人心惶惶,根本沒法再守。
而且,其行蹤已經暴露,只待同軍一旦騰出手來,蔡州必失。
此地不宜久留,必須馬上轉移。
蔡州西、北、東三面皆不能走,唯有向南撤退了。
但在撤退之前,趙構手下的文武官員卻有了意見分歧。
汪伯彥是蔡州知州,只要老實向大同交出治下土地,怎麼都能換得半世富貴。
可若是就這樣隨趙構跑了,很可能到頭來什麼都撈不到。
其人乃以“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由,勸康王殿下顧全大局,立即祭拜天地繼承大統,以正天地人心,統率天下臣民繼續對抗大同。
高世則卻認為臨安形勢未明,僅憑敵人一面之詞就倉促行事,恐會損害康王一世英名,且登基大事,不可沒有朝中文武重臣主持。
趙構也知道這個時候猶豫不得,必須早下決斷。
大宋滅亡的訊息若是假的,自然還需忍耐。
可大宋真要是滅了,同軍的下一個目標絕對是自己。
其人逃無可逃,若不想做亡國奴被圈禁一生,就必須奮起反抗。
天下板蕩,人心險惡,自己要是沒有勇挑天下重擔的堅定決心穩住屬下文武,恐怕連汝陽城中這千餘兵馬都帶不走。
甚至,還有可能會被人出賣,直接綁了交給同軍。
趙構的行動力極強,一旦下定決心,便立即前去探望病中的門下侍郎耿南仲,並以西平之戰以及同軍散佈的“大宋滅亡謠言”如實相告。
耿相公人老成精,自然清楚趙老九為什麼要找自己說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