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復李綱救大宋(第2/4頁)
章節報錯
趙桓被眾人勸動,決定不再逃避,並表現出少有的果決,連下兩詔:
其一,城內各部兵馬就地休整,放棄抵抗,不得再進兵;
其二,再遣太宰李邦彥出城,請求同軍停止炮擊並進行停戰談判;
詔令一出,舉城皆驚。
李剛才醒轉過來,就從這兩道詔令中讀懂了自己即將被天子拋棄的重要資訊。
其人顧不得依然還在滲血流的腦袋,粗粗包紮後,便立即進宮,請求面聖。
戰情如火,趙桓也要趕時間,估摸著前往同營的李邦彥已經出了城,其人再下兩道詔令。
其一,罷李綱尚書右丞、親征行營使,以同知樞密院事蔡懋代之;
其二,廢親征行營使司,止以守禦使總兵事。
李綱剛趕到崇政殿殿門外,正準備請求奏對,就收到了這兩道最新的聖旨。
其人知道天子已經沒有再見自己的意思,當即退到玉堂(翰林院)待罪。
城外的炮聲已經停歇了,但李邦彥還沒有回來覆命。
趙桓拿不準正乾皇帝究竟會如何處置自己,也不敢把事情做絕。
天子乃令剛剛改知樞密院事的吳敏帶著自己親筆書就的詔書,前去玉堂安撫李綱。
表彰其人輔國救危之功,並賜白金五百兩、錢五十萬,且諭複用之意。
李綱明知道天子如此做就是表面文章,只是為了穩住局勢而已,也只能感泣以謝。
其實,從自己被擠落城牆那一刻起,李綱就想明白了很多事。
就如同其人精心組織的反擊尚未對敵人造成有效傷害就毀於同軍的一輪炮擊一樣,人力有時而窮,世間事終不是靠信念就能成功的。
哭過,罵過,拼過,也絕望過……
一旦想清楚了自己既打不過城外的敵人,也打不贏城內的對手後,李綱反而放下了一切,心平氣和了。
吳敏走後,李綱百念俱平,也不管城內的紛爭了,直接尋了一張靠背椅坐下,頭一歪——睡著了。
自逼迫道君退位後,李綱就一直極度繁忙和亢奮,這麼多天來都沒有睡一個安穩覺,這下沒了壓力,頓時睡得很沉很香,還做了一個美夢。
在這個夢裡,其人金榜題名之後官運亨通,年紀輕輕便位列宰執,大宋也沒有戰火硝煙,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安定,四海昇平……
大宋最強硬的主戰派代表李綱終於放下了包袱,睡夢中露出久違的笑容。
城內一些不願做亡國奴的大宋精英卻不想就此放棄,正在掀起一場政治風暴。
聽說天子罷尚書右丞同知樞密院事李相公後,大宋最有活力的“民意”領袖太學生陳東當即率諸生數百人趕到宣德門外求見天子,並再次上書:
“臣聞任賢勿貳,去讒勿疑者,社稷之主也;奮不顧身,死生以之者,社稷之臣也;妒賢嫉善,妨功害能者,社稷之賊也。
恭惟陛下,聰明英睿,獨智旁燭,賢邪之分,宸衷判然,天下戴以為社稷之主。
在廷之臣,奮勇不顧,以身任天下之重者,李綱是也,所謂社稷之臣也。
其庸僇不才,忌嫉賢能,動為身謀,不恤國計者,李邦彥、白時中、趙野、王孝迪、蔡懋、李鄴之徒是也,所謂社稷之賊也……
陛下斷然不疑,拔綱於卿監之中,不一二日,任為執政,中外相慶,知陛下能任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