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身為天子私奴,被皇帝當面罵不算什麼事,可被皇帝當面出賣給尚書右丞卻,日後搞不好就會有大禍。

王孝竭心中悲涼,反而激起了倔脾氣,索性挑明瞭講。

“官家,敵寇將至,中宮、郡王已經啟行,陛下豈可再留此地!”

因擔心同軍隨時都會殺到臨安城下,怕到時候逃不脫,趙桓先就安排了皇后朱璉和長子大寧郡王趙諶準備行裝提前走,此時已經出了宮。

這事本就瞞不住負責守城的李綱,現在被王孝竭當面說破,其人立時變了臉色,索性也不再糾結了,起身,走下玉階,對李綱、王孝竭二人道:

“卿等勿要再爭執了,同軍勢大,臨安難守,朕即將前往陝西,並不是逃跑,而是親起大兵以驅賊寇復我都城!”

眼見自己就要說服皇帝卻被王孝竭壞了事,李綱內心恨死了這閹人,但要收拾此等腌臢小人以後有的是時間,此時的目標絕不能偏。

眼見皇帝已經沒了耐心,急著要走,李綱也豁出去了,免冠俯伏,聲淚俱下。

“陛下!

陛下為社稷之本。

陛下若留,大宋江山穩固。

陛下若走,以臣之能,萬萬守不住臨安。

臣不懼死,卻不忍目睹大宋覆亡,更不想死於賊寇之手。

陛下若要堅持離京,請先治臣抗命不遵之罪!殺了臣,再走不遲!”

趙桓能夠登基,靠的是李綱、吳敏、耿南仲寥寥數人豁出性命的爭取,根基本就淺薄。

而為了戰與和,耿南仲又與李綱、吳敏政見向左,已經散了夥。

以當前的緊張局勢,趙桓就算再糊塗,也不敢殺李綱自毀干城。

只是,李綱有性子剛,趙官家也同樣有逆反心理。

尚書右丞跪伏在地,皇帝不回心轉意其人便死活不肯起來。

趙桓明知道今天是走不脫了,卻不願意就此認輸。

從同軍侵入京東西路開始,這個世界就變了,逐漸變得以他趙桓為中心。

這本是其人生前二十多年想要的東西,可等它們進入手中,趙桓才發現這些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身在帝王家,從小就耳聞目睹等級森嚴的宮廷權力體系,趙桓當然想當掌控一切的皇帝。

但他要皇位是為了掌控一切,並證明治國絕不輸於從不看好自己的父皇。

可極度厭煩自己,甚至一度想廢掉皇太子之位的父皇居然不惜裝病也要求自己繼承皇位,這又算怎麼回事?

而口口聲聲忠於皇太子的臣子們其實也只是為了自己的權位和利益,卻偏偏張口江山,閉口社稷,這也不能幹,哪也必須做,整日在耳邊聒噪不停!

登基好些天了,太上皇、宗室、後宮、臣子、內侍等等,所有人都想在他手中獲取好處,或保住自己的利益,或甩掉身上的責任。

就沒有一個人問他趙桓願不願?累不累?擔不擔得起?

其實,太上皇也好,朝廷百官也罷,根本不需要他趙桓。

他們要的只是一個沒見識的傻子,一個可以讓他們假裝團結起來維護自身利益的提線傀儡而已!

是的!

這江山確實姓趙,大宋王朝一旦覆滅,趙氏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