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需要強壯的生口為他們耕種提供糧食,也需要年幼的孩子做奴僕服侍貴人們的起居,更需要適齡的婦人快速增加女直人稀少的人口。

孩子們去了前線,比留在島上垂死掙扎要好得多。

島上僅剩的幾百老弱病殘也沒有太多時間胡思亂想,他們還要趁著寒潮未至,趕緊撈一些海貨,以儲備過冬的食物。

海中有魚蝦,但憑藉老弱病殘和有限的捕撈手段,收穫必然很有限。

這個冬天肯定又要餓死人,死了也好,死了就不用遭罪了。

島上還剩幾艘小船,但剩餘的島民身體都不大好,拖不動大網,也就沒人駕船下海。

眾人正趁著退朝散在海岸邊,勾頭彎腰忙碌挖撿海貨時,一個眼尖的小娃突然抬起手,指著遠方的海面。

“船——好多船——”

百姓們抬起頭,就看到了令人震驚的場面——

遠方洋麵上快速駛來好多戰船,好多好多的戰船!

早在同舟社外曹行人司司首高藥師從大名府出發前,徐澤便籤署了軍令,命靖海、黃海、渤海三大艦隊主力於海連州鎮東關集結,統一編隊後,前往遼國沿海耀武。

海軍的第一站,便是覺華島。

被長期戰亂摧殘到麻木的覺華島百姓並沒有四散而逃,也沒有拿起武器抵擋明顯是入侵的敵軍,所有人只是退出海灘,呆愣愣地看著陌生的軍隊登陸覺華島。

這是一支他們從沒有見過的奇怪軍隊。

龐大的聯合艦隊自然不可能停靠沒有大型專用碼頭的覺華島。

海軍司司首阮小七都沒有下船,只是命兩個陸營和一個工程營登島,並留下一些船隻和補給品後,其人就帶著艦隊再次消失在海面。

王進曾經的狗頭師爺梁不平是徐澤任命的知興城縣事,其人能力有限,做不了中原的真知縣,但接管僅剩幾百老弱的興城縣卻是沒什麼難度。

島上百姓初時還對這支只限制自己行動,不打殺搶燒的奇怪軍隊有些警惕,不敢跟同軍官兵講真話,只是麻木地觀察著這些不知哪裡來的侵略者。

覺華島有興城縣卻沒有城池,連續的戰亂和青壯消耗,也使得百姓沒精力休整破舊的房屋。

島上最大的建築群,是被遼聖宗耶律隆緒尊為老師的圓融僧主持修建的大龍宮寺。

據說大龍宮寺香火鼎盛時有上千僧侶,但如今,這座龐大的寺院也隨著遼國的衰敗一起沒落了。

沒有信眾香火,再多的特權也無法維持寺院的光鮮,寺中只剩下十幾個營養不良地老僧。

一般的寺院多建在依山傍水、視野開闊的好地方。

換句話說,就是地勢險要,可俯瞰周邊的位置。

大龍宮寺更是如此,理所當然地被駐軍徵用了。

有大龍宮寺營寨暫時可以不修,碼頭、防禦工事和移民居住的房屋卻不能不建。

為了加快進度,重活和專業專案施工都由工程營和駐軍自己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便分配給了島上百姓和老僧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