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大族生存之道(第1/2頁)
章節報錯
相州安陽縣,韓氏當代宗主韓治突然決定召開宗族事務大會,各族老和小宗的家主紛紛前往韓氏大宅晝錦堂。
已故魏郡王韓琦(政和五年,趙佶進封韓琦為魏郡王)第三兄韓琚和第五兄韓璩兩宗的現任家主於途中相遇,互相打探情況。
“二十三兄,宗主這個時候召喚我們,所為何事?”
“二十三兄”聞言不答,反問問話者。
“望之,你不會真不知道吧?”
被問話的“二十三兄”,乃是韓琚第三子韓直彥的幼子韓紹,字承之,時年六十六歲。
而問話的韓固,字存之,則是韓璩之子韓正彥的第七子,時年四十六歲。
面對韓紹的反問,韓固有些吃驚。
“如此說來,武邑安氏等家族因抗稅而被滅門之事,全部屬實了?”
三年前,韓紹曾知冀州,之前,數次向朝廷上報“黃河冀州段水清”的,正是此人。
武邑乃是冀州上縣,是以韓紹比其他韓氏子弟更清楚那邊的情況。
“恐怕是真的,武邑安氏如此大的宗族,說滅就滅,這徐澤是個做大事的狠人啊,我們之前都看錯此人了。”
確認了訊息,韓固神情有些頹然,應道:
“是啊,加起來有七、八起了吧,徐澤也真是膽大,居然毫不諱及各地的動盪,中山府陳搆的事還有鄆王頂著,這些大族被滅可都是同舟社乾的,他就不怕河北路的大族全部聯起手來反了他同舟社麼?”
韓紹搖了搖頭,嘆道:
“反不了的,徐澤手段非常,一手控制人心,一手掌控軍隊。他當年在京東殺了那多人,京東大族都沒有聯手起來造反,現在此人稅法改革前又先丟擲了科考,邊打邊拉,如何能聯合?不說他人,就說咱們韓氏,這麼多子弟,誰真願反,又怎麼反?”
“哎!”
此時的豪門大族為了保證世代都能出可以入仕庇護家族的優秀子弟,除了加強教育投入外,還有一條簡單卻很實用的生存之道,就是多生子孫,以數量求質量。
佔有社會優質資源的大宗族開枝散葉的速度和效果,是後世人很難想象的。
安陽韓氏的榮光可追朔到韓琦以前的八代,不用算那麼遙遠,也不用算支脈,僅從韓琦的父親韓國華這一代之後的韓氏主宗算起。
韓國華生球、瑄、琚、珫、璩、琦六子;韓琦再生忠彥、端彥、良彥、純彥、粹彥、嘉彥六子;忠彥又生錦孫、密孫、洽、洞俱、治、澡、浩、澄、濬、滂十子;韓治再生肖胄、肯胄、膚胄、肩胄、膺胄五子;韓肖胄又生協、彬、參、嚞、修五子……
這還不是最多的,如韓國華第五子韓璩生韓正彥,韓正彥生八子,全部存活,其次子韓向生十二子,僅有次子韓翼胄早逝。
只要沒有戰亂,豪門大族什麼事都不用幹,僅僅是靠著成幾何倍的人口增長速度,就能在不長的時間裡,利用血緣和宗法主宰某一地的社會發展。
安陽韓氏是如此,靈壽韓氏也是如此,須城梁氏同樣如此。
從這點意義上講,管理體系落後的趙宋將相州劃為安陽韓氏的自留地,其實不算是賣好,更像是某種既定事實的追加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