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車排程相對還好說一點,主要是行車排程。

僅僅是保證全鐵路線車輛的正點執行,就需要提前制定科學嚴密的計劃,並使用更加精準的計時器。

而鐵路執行過程中,意外是無法避免的,某一區段出了意外,如何及時通知前後相關車次做出調整又是一個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

其實,問題還遠不止陳規說的這些。

如因鍊鋼技術還未成熟,鐵軌的質量較差,極大限制了載重量和車輛速度;

又如缺乏有效的野外鐵軌無縫焊接技術,鐵軌的拼接只能靠人工打磨,效率很低,更換損毀鐵軌也非常麻煩;

再如鋪設於數十里甚至上百里人煙稀少之地的鐵軌,如何防盜、防野生動物上軌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任何新技術從產生到成熟運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走出第一步,再好的技術革新都只能停留在計劃和實驗室中。

徐澤相信只要有了開端,總會有人解決這些難題。

實際上,有部分問題已經初步解決了。

徐澤今天帶陳規到格物院來,就是增加其人對修建鐵路的信心,但對用心做事的臣子勸諫,該擺明的謙虛態度還是要有的。

“元則此乃持重之議,是我急躁了。”

御輦到達格物院,院首陳淳知道皇帝不喜迎來送往,就自己一人候在院外。

徐澤也不多話,命陳淳帶路,便直接往院內走。

格物院設在天柱莊,臨溫渝河而建,佔地面積極廣,下設多個實驗室,朝廷每年給其撥付的經費數以百萬計,成果同樣有目共睹。

眾人前往的一個實驗場所非常嘈雜,嚴冶一面指揮雜役向鍋爐內新增石炭,一面控制進汽閥,操縱曲柄連桿開始運動。

連桿的另一端連線在水池旁的巨大水車上,隨著曲柄連桿不斷運動,水車也快速轉動起來,將水提起發出嘩嘩之聲。

嚴冶正在操縱的機器自然是蒸汽機了,早在格物院成立之前,徐澤就命人在進行這項實驗。

歷史上第一臺投入使用的蒸汽機到瓦特改良,經歷了七十多年,人類社會自發的技術積累確實很慢。

但有明確的技術方向,再集合眾人之長,許以重賞,這個過程就能大大縮減。

陳規看到的這臺蒸汽機已經是第三代,其人看著不斷往復運動的曲柄和水車,突然想到了路上和皇帝談到的軌道車,當即看向徐澤,後者笑而不語。

現場太嘈雜,不方便講話,看了蒸汽機工作演示後,眾人退了出來。

徐澤詢問陳規:

“這次做了哪些改進?”

“一是在汽缸外壁加裝了夾層,用蒸汽加熱汽缸壁,冷凝損失大大減少;二是用細麻繩密封缸體和管道連線部,整體氣密性加強了不少;三是透過控制進汽閥,實現了活塞雙作用力。”

“汲水深度能達到多少?”

“可以達到五丈,已經能投入礦井使用了。”

徐澤很滿意這個進步,第一代機連兩丈都達不到,五丈的汲水深度已經可以用於現在絕大不分礦井了。

陳規見皇帝暫時沒問題了,趕緊插問。

“這機器是要用在車上?”

“現在還不行,損耗太大,最多用在內河船上,體型也太大,需要進一步改進,臣預計至少要兩三年時間。”

已經夠快了,十幾年的積累都等得了,徐澤有足夠耐心,不在乎再等兩三年。

轟——

一聲爆炸巨響打斷了二人的對話,陳淳看著爆炸的方向,臉色大變。

“是凌振!”

待眾人匆匆趕至火藥實驗室時,凌振剛脫下沉重的防爆服,滿臉烏黑地抱怨道:

“又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