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陛下可願聯同滅金(第1/4頁)
章節報錯
耶律大石還是隨謀盧瓦等人趕到了落昆髓面見天祚帝。
即便其人明知道耶律延禧趕在這個時候處死一心為了大遼的耶律阿息保,就是為了震懾他這個貨真價實的貳臣,但耶律大石別無選擇。
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金國大軍雲集上京道,對他們一路圍追堵截,其人麾下的七千大軍已經回不去了。
其次,遼國這些年一步步把曾經弱小的金國養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遼內部的動盪和分裂太多了。
現在,在眾人的努力下,大遼曾經失去的民心逐漸歸附,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絲復國的希望,金軍也即將再度大舉西進的關鍵時刻。
他耶律大石——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子孫,絕不能在這個時候再鬧分裂而葬送這一次也有可能是唯一的希望。
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天錫帝的遺孀蕭德妃明知投奔天祚帝必死,卻仍然支援耶律大石帶著北遼小朝廷西來領罰。
而更關鍵的問題則是其人這次帶來投奔天祚帝的大軍人數雖多,卻不是一個整體,也不歸他耶律大石私有。
絕大部分追隨耶律大石來落昆髓歸附天祚帝的遼人,實際是團結在“復遼”這面旗幟下不願做亡國奴的熱血漢子。
耶律大石在這支軍中確實有一定的威望,但到目前為止,他還不具備扛起“復遼”大旗的資格。
整個大遼,唯一能扛起且一直扛著這面大旗的,只能是遼國的正牌皇帝耶律延禧。
若是耶律大石現在就拋棄天祚帝而自立,肯定能拉走一部分人,但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不說別人,一直支援他的蕭德妃就會第一個跳出來阻止其人。
沒有朝廷大義,耶律大石什麼都不是。
要想獲得大義,他就必須先去落昆髓。
大義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影響人心走向。
耶律大石只有獲得了大義,得到了天祚帝的認可,洗刷掉自己身上的貳臣標籤,成為了契丹人的英雄,才能有所作為。
前些天,並肩作戰的親密袍澤阿息保要求先到落昆髓探路時,耶律大石就猜到了阿息保的想法。
天祚帝絕不會不會輕易寬恕阿息保和自己,至少要殺掉一個人才行。
真正的原因並不是耶律延禧容不下他們曾經的背叛,而是二人手中掌握的力量足以威脅天祚帝的地位。
狼群需要有狼王領導才有戰鬥力,但再龐大的狼群也絕不允許有兩個狼王出現。
到了亡國滅種的最後時刻,領導群狼的狼王可以不善戰,不寬容,卻一定要殘忍嗜血。
因為只有這樣的狼王,才會毫無負擔地將所有力量都送上“復遼”戰場上去消耗。
換成他耶律大石處在天祚帝的位置,也會殺人立威。
只要有需要,再多的人都得殺!
只有殺夠了人,確定了自己的地位不可動搖,才能消除內部再次分裂的因子。
否則,他就不配扛起“復遼”的大旗。
經過這些年的風雨洗禮,耶律大石早就不是當初的熱血青年了。
對比往昔,其人現在更加冷靜,甚至冷靜到冷血。
沒辦法,要想逆天而為,完成復遼大業,麾下的將士必須熱血,統帥則必須冷血!
其實,阿息保也明白這一點,其人強烈要求自己先尋皇帝報到時,肯定明白其中的巨大危險。
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去了,就是出於對遼國的摯愛和耶律大石的信任——他要用自己的性命為自己的“同志”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