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晚的襲營未遂事件只是一個小插曲,除了讓姚古記住了自己麾下有個叫王德的勇猛士兵外,並沒有影響到攻守雙方的既定戰略。

次日一早,宋軍各部吃過早飯後便陸續出營,準備一日的攻城。

率先發起攻勢的是劉光世部。

依託頭一天的佈置,一萬六千鄜延路兵馬快速渡過汾水,並在清源縣城南展開數個大陣,做出攻城之勢,實際卻是掩護姚古部兵馬渡河。

而為了掩護劉光世部的行動,折可求部收到訊號後,也立即對城南新附軍營寨展開了攻擊。

見宋軍如此大的架勢,清源縣城中的同軍果然不敢出城。

不多時,姚古部前鋒順利渡至西岸,後續人馬不斷上岸,已經站穩了腳跟。

劉光世部稍稍退後,轉換隊形,分出大部分人馬繼續防守城中之敵,以少部分兵力配合折可求部攻擊新附軍營地。

至此時,清源縣之戰方才正式打響。

和昨日折可求部的攻城戰術類似,鄜延路兵馬的攻城節奏也是緊張有序,最初的攻擊力度並不大,攻守雙方的傷亡也極小。

但隨著營寨外圍的鹿角、拒馬等防禦設施被逐步清除,宋軍步步推進,戰鬥的烈度也逐步升級。

期間,清源縣城中同軍在劉光世部的威脅下,始終沒有做出增援的嘗試。

一直穩在城頭觀望遠處大戰的同軍第三軍軍正李逵放下了望遠鏡。

“沙振!”

“末將在!”

“命你部出南城門,驅逐劉光世部宋軍後,執行二號計劃。”

“是!”

“郝思文!”

“末將在!”

“你部出北城門,與姚古部宋軍對峙,纏住他們。”

“得令!”

得到趙宋朝廷出兵增援河東路的訊息後,徐澤就命並部調郝思文和秦明兩個師增援李逵,進軍路線是經蔚州、代州和忻州進入太原府。

這兩個師一旬前才趕到,又因同軍分駐各縣,到五天前方集中於清源縣,是以折可求等人並沒有探知大同朝廷增兵河東路的訊息。

劉光世部雖有部分人馬協助折可求破寨,但其人的注意力卻始終盯著清源縣城。

其人見城門大開,守軍準備出城反擊,就立即派出五百馬軍衝擊剛剛出城立足未穩的同軍。

只是,還沒等馬軍靠近,同軍部署在城牆上的十餘門大炮便相繼轟鳴。

因距離隔得還遠,且宋軍戰馬受過專門的驚嚇訓練,出擊的馬軍損失並不是太大,僅僅折損了十三騎。

但隊形卻被打散,失去了衝擊力,且靠城牆越近受到的打擊越重,其部只能撤回。

經過這一番耽擱,同軍早就有近千人出城列陣了,再派人衝擊已失去先機。

劉光世只能收回攻城的部隊,並調整本軍隊形,全力應對出城同軍的挑戰。

被前後夾擊的新附軍營寨壓力大減,終於可以安心對付西南面折可求部的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