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最簡單的戰術(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好不容易才爭取到復出的機會,童貫卻不敢撂挑子不幹,只能硬著頭皮北上。
好訊息是才走到澤州高平縣,童貫就遇到了匆忙南逃的譚稹,並從後者嘴中得知同軍已經大舉進攻太原府的“好訊息”——太原被圍,終於不用再赴任了!
發起太原府之戰的是同軍第三軍李逵部。
自同軍再次整編,正式設立軍級編制後,第三軍就全程划水。
滅北遼、逼金人、揍宋軍,一場場的大戰下來,牛皋、武松都賺足了戰功,只有他李逵啥也沒有撈到。
不對,隸屬於第三軍的孫立和木麻兩個師還是參與了代州之戰的。
只是,此戰由第一軍軍正牛皋指揮,孫立和木麻也配屬於第一軍行動,功勞和李逵沒有半點關係。
收到皇帝進軍太原府的命令後,早就憋了一肚子勁無處發洩的李軍正自然是如下山猛虎,嗷嗷亂叫了。
由第一軍駐守的真定府進入河東路,距離最近也最好走的通道乃是太行八陘中的第五陘——井陘。
井陘實際上是一條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的隘道,因而得名。
這條隘道從河北路真定府井陘縣直至河東路平定軍治所平定縣,全線長度百餘里。
徐澤割據河北之後,趙宋朝廷出於河東路安全的考慮,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加強了太原府東面門戶平定軍的防務。
其中,最重要的工程便是於井陘隘道的中段,重築了承天軍寨。
承天軍寨的歷史最早可追朔到東漢末年的“董卓壘”,又因唐初平陽公主曾率軍在此駐防而得名娘子關。
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北漢後,為了懲罰不服王化的北漢餘孽,並削弱河東路的獨立性,不僅燒燬晉陽城並兩次遷其治所,還廢除了太原府外圍的很多城寨,其中就有承天軍寨。
沒想到,一百多年後,廢置的承天軍寨又被其後人重築,來來回回的折騰並不算白費力氣。
至少徐澤割據河北以後,因為承天軍寨的重築,一直不曾西顧,多少給了趙宋統治者一些心理安慰。
李逵駐守真定府兩年多,從一開始就被徐澤告知第三軍的作戰方向在河東路,以其人的個性,自然不會等到大戰將起才研究如何作戰。
第三軍這兩年多的作戰研究和訓練,就有針對承天軍寨作戰的科目。
最終,研究出的戰術也有鮮明的李逵特色,就一個字——莽!
當然,莽攻並不是不講戰術,盲目以人命堆垮對方的關城,而是恰恰相反。
如同代州繁峙縣的大石寨一樣,再易守難攻的城寨關隘也必須由人把手,是人守城,就會受補給、士氣等因素影響,就能被攻破。
以同、宋兩軍相差天壤計程車氣,加上鐵甲、大盾配合臼炮、猛火油唧筒等新式武器為基礎的全新戰術,不玩花巧,直接硬碰硬一路平推,反而是最簡單的戰術。
付出了不到四百人的傷亡,第三軍便攻破了承天軍寨。
大軍繼續西進,一日後,平定軍守軍投降。
繼北面的忻州被同軍之後,太原府東面門戶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