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打完仗就生兒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原府治所陽曲縣城。
“同軍已經打到了平定軍,相公卻要南歸,軍心必然因此而動搖,此舉無異於將河東拱手送給偽同,大宋已失河北和京東,如今再失河東,開封府又怎能保全?!”
宋軍全力防備的北面忻州同軍並沒有繼續南下,東面的河北路同軍卻突然攻下了平定軍,再向西進就是太原府的壽陽縣城了。
兩面受敵,太原府岌岌可危,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免職的河東路宣撫使譚稹果斷做出戰略調整——轉進至開封府繼續抵禦敵軍。
太原府兵馬總管王稟昨日剛被宣撫使支到百井寨檢查城防了,知太原府事張孝純只能一人趕來勸阻宣撫使。
但譚稹去意已決,根本不聽勸,張孝純激動之下,聲音都傳到了官衙院外。
陽曲縣東面的壽陽和榆次兩縣兵力稀少,又沒有險關要塞可以放手,根本擋不住敵軍進攻的步伐。
同軍兩面合圍,隨時都會兵臨城下,譚稹無論如何也不敢繼續留在陽曲縣,此時也顧不得什麼臉面了。
“本官的職責是宣撫,而不是守土,如果一定要我留下,還要你等做什麼?!”
待王稟收到張孝純的傳信,匆匆趕回陽曲縣時,譚稹已經跑得沒影了。
其人不僅自己逃跑,還帶走了城中裝備最精良六千的禁軍。
理由是河東路若失,開封府防禦壓力大增,須得未雨綢繆,加強防務。
張孝純親自到北城門迎接王稟入城,一改往日慢條斯理的做派,見面就問兵事。
“王總管,敵軍已經增兵,很快就要打到太原府了,本官不通軍略,只問一句——禦敵之事,你可有信心!”
城門旁全是神情惶恐的軍士和百姓,王稟明白張知府這是要自己給城中軍民鼓勁,當即毫不猶豫地答道:
“有!”
在張孝純的目光鼓勵下,王稟跳上準備用來堵城門的沙袋上,環視眾人。
“兩年前,徐澤率數萬大軍南下威逼開封府,留五千人盯防大名城,本將入城勸說守軍出戰解救被俘的同袍時,他們比你們現在還要慌張——朝廷數十萬大軍都敗在了二十里外的南樂鎮,靠城中萬餘人誰敢對抗同軍?”
徐澤離開大名府率軍北伐後,教主道君皇帝雖然將王稟趕到了太原府,卻沒有否定其人功勞,還大力宣揚。
畢竟,大宋面對大同屢戰屢敗,以至於無人敢與同軍作戰,太需要王稟這樣能夠從同軍圍追堵截中突圍而出的正面典型了。
王稟本人則因為清楚自己其實沒什麼功勞,一直避而不談大名府之戰,今天為了鼓舞民心士氣,只能違心欺騙眾人了。
河東路作為抗擊遼、夏的第一線,百餘年來與兩國的多次大戰中互有勝負。
相對於起河北軍民來說,河東軍民更加堅韌敢戰,缺的只是敢戰的朝廷和上官。
王總管這樣的大英雄就在陽曲城中,並且敢於抵抗侵略者,眾人有了主心骨,頓時覺得同軍也不是那麼可怕了。
“偽同剛剛建國,就西征遼地,北戰金國,偽帝徐澤半月前還親率大軍威逼開封府,這樣窮兵黷武的國家,怎麼可能長久?”
徐澤率軍北伐,僅僅花了三個月時間,便滅掉了遼國還建立了大同,這樣的故事對太原軍民來說,過於遙遠和夢幻,顯得非常不真實。
不僅是太原軍民,整個大宋,對遼、金、同三國的認識都非常模糊。
遼國還有多少殘餘勢力,金國究竟有多強大,偽同瓜分了遼國多少地盤,金同兩個造反起家的新興強國為什麼不相互打仗,或者說已經打過了只是大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