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譚稹不敢再猶豫了,立即派太原府兵馬總管王稟帶兵護送使者前往代州宣旨,控制並押解秦檜和郭仲荀二人進京。

其人的行動不可謂不迅速,但還是晚了一步。

王稟等人剛剛出城,就收到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燕西路同軍以同宋兩國協議為由,要求進入代州境內搜尋本國百姓,遭到守軍的拒絕。

同軍以趙宋不遵守協議為由,向代州各軍寨發起攻擊。

同宋兩國大戰爆發,代州守軍英勇反擊,殺傷同軍數千,軍威大漲。

最壞的情況還是出現了!

王稟跟徐澤打了這麼久的交道,非常清楚其人的狡詐,是真的不動則已,一旦發動,必然後招不斷,環環相扣,讓人防不勝防。

所謂的“代州大捷”不用去想了,估計比起兩年前王稟自己帶領殘兵敗將由大名府趕往開封府一路上的大捷還要假。

代州也不用考慮了,以徐澤的老謀深算和同軍驚人的戰力,恐怕不等援軍趕到雁門縣,代州就已經陷落了。

而且,大宋有錯在先,剛剛被徐澤逼著簽訂了協議,就出現這樣的事情。

就算知道同軍佔領了代州,也只能透過外交手段與大同周旋,絕不能訴諸於武力,再擴大戰爭的規模。

代州發生大戰還能推到秦檜和郭仲恂身上,還能透過外交談判解決河東危機。

可若是太原府再派大軍支援代州,那就更說不清楚了。

問題的關鍵是宋軍根本打不過同軍,倚險而守尚且吃力,派大軍野戰,只能是消耗河東的有生力量,連太原都得丟。

王稟毫不懷疑,徐澤特意帶兵到開封府鬧一遭必有大圖謀,絕不會止步於代州一地,太原府就是同軍的下一個目標。

太原府一旦丟失,河東路再難守住,其結果王稟已經不敢再想了。

其人立即回城,向宣撫使彙報了自己的擔憂,並建議立即加強太原府北面百井寨、陽興寨和赤塘關、石嶺關兩寨兩關的防務,防止同軍大兵南下。

但得知兩軍已經開戰的訊息,譚稹就被這潑天的大禍給嚇懵了,手足無措,除了大罵秦檜“豎子誤我”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見宣撫使這般失魂落魄模樣,守土有責的知太原府事張孝純不敢置身事外,也站了出來。

其人建議趕緊護送天使北上代州宣旨,並向同軍將領解釋兩國之間的誤會,儘量挽回大宋在外交上的被動局面。

事到如此,譚稹也沒辦法了,只能聽從王稟和張純孝二人的建議,一面做外交上的努力,一面調整防務,避免危機擴大化。

但大宋這幢破房子一旦被人捅出大窟窿,又怎會不掉灰呢?

次日,更壞的訊息接踵而至:

同軍半日之內,接連攻破大石、茹越二寨,義勝軍漢兒又擒知代州事郭仲恂以降,職方員外郎秦檜下落不明。

代州淪陷後,敵軍繼續南下,知忻州事賀權放開城防,主動投降。

同軍前鋒已至赤塘關,太原府危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