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太原府危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月初十日,代州、忻州盡皆淪陷的訊息傳到陽曲縣城,河東宣撫使譚稹大恐,第一時間便命自己的隨從收拾行裝,欲要回(棄)京(城)請(逃)罪(跑)。
得知訊息,知太原府事張純孝和太原府兵馬總管王稟急忙趕到宣撫使司衙門勸阻譚宣撫。
二人進門時,譚稹正準備上馬,王稟顧不得太多,急忙上前扯住韁繩。
“譚相公,如今形勢危急,你若棄太原而去,誰還能主持河東路大局?”
自三年前平定方臘之亂起,譚稹便多次擔任王稟的上官,合作一直比較愉快。
其人這次倉促到河東路宣撫使就任,也多虧王稟鼎力支援,二人交情交深,王稟才敢上前搶韁繩。
譚稹見坐騎被奪,張純孝也進了官衙,心知今日難以走脫,只能長嘆一聲。
“正臣(王稟表字),非是本官要棄河東,而是代、忻兩州盡失,太原府門戶大開,守不住啊!”
納入趙宋之前,太原府原本的治所在晉陽城,起地勢險要,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且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歷史上曾多次有人以太原府為基業之地。
宋太宗平定北漢劉繼元后,深感河東路有太原府,太容易被人割據,乃下令火燒晉陽城。
其後,又數次移其治所。
趙光義這一番操作下來,確實極大的削除了野心家割據太原的可能性,但也給後人造成了防禦上的困難。
譚稹現在便面臨這樣的情況——代、忻兩州丟失後,太原便只能靠赤塘關和百井寨防守同軍南下了。
王稟知道譚稹心中也很糾結,趕緊表態。
“只要相公留下,稟願舍此殘軀,死戰不退!”
兩年前,宋軍南樂鎮大敗,徐澤隨率大軍威脅兵力空虛的開封府。
形勢最危急時,王稟率兩萬大軍南下,衝破同軍重重阻截抵達開封府,帶來了朝廷急缺的可戰之兵,一時被奉為挽救時局的大英雄。
王稟卻不敢欺君,私下向教主道君皇帝彙報了自己率軍南下的部分事實。
後來發生的很多事情也顯示徐澤利用南樂鎮宋軍潰敗下了很大的一盤棋,其人有意操縱其後事態的發展。
而童貫、王黼、王稟、劉延慶等人,甚至鄆王趙楷,都在自覺或不自覺間變成了徐澤的棋子。
所謂罰不責眾,趙宋王朝都快被同軍打成了篩子的情況下,教主道君皇帝就算明知道這些人有問題,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其後,經過兩年多的隱忍和觀察,趙佶才逐漸挪開部分棋子。
對此,朝中大部分人是支援天子的,就算這些人沒有背叛朝廷,也不能把他們放在要害位置上,除非他們能夠自證清白。
譚稹也懷疑王稟在大名府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卻不懷疑其人對朝廷的忠誠,只是現在太原府的形勢,不是靠忠誠可以挽救的。
“同軍都打到了赤塘關,你告訴我太原怎麼守?”
“可——”
王稟被譚稹這句話問倒了,只因其人早就見識了同軍的強大戰力,非常清楚同軍只要繼續南下,太原肯定受不住。
所以,他才會表態“死戰不退”。
其人心中焦急,只能以眼神向知府張純孝求助。
後者會意,上前一步,慢條斯理地對宣撫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