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賊性不改(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同使團還在臨潢府與完顏阿骨打談判時,武松便送回了錦州已下的訊息。
其人並沒有率軍直接趕到錦州治所永樂縣接管城池,第二軍抵達錦州南的胡僧山後就停了下來。
武松派出使者前往永樂縣,要求臨海軍節度使張成都立即帶城中文武到軍前聽用。
三個月前,張成都就已經向徐澤獻表納土。
但其人並不是誠心歸附,而是想趁著中京道混亂,且同軍鞭長莫及的形勢,以納土的名義向大同要錢糧甲械,然後擴充軍隊,以增加自己在亂世立足的資本。
徐澤自然不可能讓張成都的如意算盤得逞,除了給出一些空口承諾外,什麼實際好處都沒有送出。
張成都從自知惹惱了強勢的徐澤,此時見武松率大軍前來,哪裡還敢出城迎接武松?
自金、同兩軍入侵,聯手吃下中京道和南京道大部分地盤後,錦州早就斷了補給支援,沒有對抗同軍的資本。
張成都沒奢望真能打贏同軍,只希望靠著能“防住金人西進”的錦州防禦體系,讓同軍知難而退。
然後,其人再出城投降,換個體面的收場。
殊不知,遼陽府金軍之所以止步錦州數年,並不是因為他們打不下來。
而是因為遼陽府的後背有遼東同軍掣肘,且金軍戰力強兵馬少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採取步步推進的戰術。
繞過錦州防線,直接拿下臨潢府和大定府,遠比死磕堅城要實惠。
要是金軍不計損失強行進攻,錦州根本擋不住其西進的步伐。
而對攻堅能力更甚金軍的同軍來說,所謂的錦州防禦體系,根本不值一提。
僅僅用了三天時間,第二軍就推進到了永和城下。
到了此時,張成都是真的慌了,匆忙請降,權位也不要了,只求能保住部分財產。
武松願意接受守軍的投降,卻明確指出臨海軍節度使張成都獻土在先,對抗王師在後,沒資格和同軍談任何條件。
要麼立即開城投降,並接受之後的懲罰。
要麼頑抗到底,等待大軍破城。
武松態度強硬,張成都不敢把自己的小命交到其人手中,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對抗。
可是,金遼長期對抗,處於一線的錦州早就透支了戰爭潛力。
節度使想頑抗,其麾下將校卻不想奉陪。
見識了同軍的犀利攻勢後,守城官兵當場譁變,殺了張成都請降。
其實,出戰前,徐澤就對武松有交代:
錦州可以投降,幻想跟大同談條件的張成都必須嚴懲!
張節度使是否主動投降,只決定其人戰後該承受“活罪”,還是“死罪”。
徐澤之所以如此狠辣,自有原因。
大同政權作為侵略者,不僅滅掉了北遼,還要橫掃境內陳腐勢力,強行推進嚴重損害利益既得者的社會改革。
如此逆“倒行逆施”,絕不可能得到被征服土地軍民的主動投誠,這中間必然伴隨血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