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上國的格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徐澤大略能猜到李資謙的想法,並不複雜,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和慶源李氏的富貴。
明知道高麗國運已衰,再沒有復興的希望,無論誰坐上國主的位置,都要揹負國家沉淪的責任和罵名。
但在權臣李資謙的眼中,還是享受做“太上皇”的富貴更重要。
只是,徐澤已經見過王楷,此子今年十四歲,眉宇疏秀,形短而貌豐。
根據掌握的情報,王楷性慧多學,御下嚴明,世子宮中官屬,有過必遭譴辱。
很明顯,這小子絕不是甘居人下之輩。
以李資謙的草包資質,怕是玩不過自己這外孫。
徐澤並沒有就此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詢問王四。
“你是什麼意見?”
得力下屬都是不斷培養出來的,徐澤有機會就啟發下屬自己思考。
“高麗國運已衰,最多十年就可令其納土,再花十年左右平定其境內的叛亂,高麗便可永遠成為我大同之土。因此,臣以為高麗新國主當用沒有根基者為妙。”
王四長期從事情報工作,有些偏於陰謀算計。
其人的意見,實際是支援王俁改立王運之後。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
王熙一脈得位不正,二十八年後,其子王俁想還權於王運一脈,不是不可以。
但王運一脈已經絕嗣,高麗國人盡知。
王俁顯然想用這個假宣宗嫡脈製造高麗的分裂,成為亡國的禍首,算是臨死給徐澤送上一份大禮,以換取自己一脈的平安富貴。
支援王俁的想法,同舟社就可以早幾年接手高麗。
“不妥!”
徐澤搖頭,否定了王四的建議,並語重心長地教育其人。
“不凡,大國當有大氣度,要儘量少用下作手段。我們只需要利用規則和自身的體量,便可以輕鬆懾服並消化高麗,又何必多此一舉?”
“臣——明白了。”
王四跟了自己整整十年,徐澤深知他還是有些想法,乃繼續教導其人。
“不用擔心王楷,大勢所趨,高麗局勢已非人力可以挽回。而且,消化高麗的重點也不在高麗本身,而在我們對遼東的掌控,在取得遼陽府和曷懶甸地區之前,談消化高麗沒有任何意義。”
王四琢磨片刻,再次行禮。
“臣懂了!”
徐澤沒有什麼道德潔癖,為了國家利益,該需要使用手段時,其人絕不會猶豫。
當年,徐澤率軍攻破高麗都城開京之後,表面撤軍,放過了王俁一把,卻早就佈置了李俊、張榮水師獨立營這枚暗子,替換同舟社水師繼續封鎖江華灣。
其人還利用新安州自治、貿易扶持、放縱豪族、日麗矛盾、金麗矛盾等明暗數條線,不斷加強對其國朝政的掌控,鐵了心要吃下高麗。
但大國不比小國,靠陰謀能得一時之利,卻會失去更多。